货运船只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的客商在沿河的一块三角黄金区域卸货、装货,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货运码头,就是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大齐塘村的诸仙汇建材堆场码头。
这样的“黄金码头”,曾经却是村里的“劣质资产”,经济效益低、生态环境差、村民怨声多。
2020年以来,经过市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昔日年租金仅55万元、生态问题不断的“烫手山芋”,如今成为浙江“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实践,是“千万工程”塑造共富乡村的成功案例之一。
理念革新
描绘一幅“千帆竞发”新图景
“如何激活码头,让村集体资产真正发挥效益?”这是2019年前后大齐塘村党委书记黄伟日思夜想的课题。
和如今船只如梭、千帆竞发的场景完全不同,当时的码头由于常年粗放式经营,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环保不达标等问题,于2019年停运。
“这么好的码头就这样荒废在那边,太可惜了。”村里人频频感慨,但要重启码头并不容易。
“最初的立项方案中,码头提升工程的资金大概要1800万元。那时候,村集体一年的收入只有600多万元,资金压力太大了。”黄伟曾在码头停运后算过一笔账,考虑到码头“回本”难度大,改造计划因此被搁置下来。
但黄伟从没有停下思考,在一次次的外出考察、培训中努力寻找最适合大齐塘村建材码头发展的办法。最终,“众筹”模式的春风吹进了黄伟的心坎。他第一时间赴台州等地蹲点调研、交流学习,又经常在大齐塘村深入走访、收集民情民意,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邀请村民众筹入股码头改造项目的具体方案。
大齐塘村成立了众筹实践推进项目专班,各个村干部在负责的片区里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既讲明改造码头的好处和优势,也开诚布公地分析目前的利弊,鼓励村民根据自身情况把不急用的钱投资入股到码头改造项目中。同时,针对码头原租户建筑材料一时无处堆放的问题,黄伟主动帮助联系寻找厂房,确保建筑材料有地方放,原租户可以按时按规搬离腾退。
大齐塘共富码头项目众筹认购现场。
在推进众筹实践的过程中,大齐塘村非常重视管理的规范。项目启动前,就明确实行村集体自有资金与村民众筹资金分账管理,入股资金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在村指定账号入账,以付款凭证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确认登记,每个村民都是资金使用的监督人。为增强对资金的监督,由新埭镇农经、财政、村社监会等共同组成众筹资金管理监督小组,平湖公证处现场作公证,农户登记项目认购凭意向单交款入股,整个流程公开透明。同时,村“两委”班子明确在项目开始后,运营工作均由第三方管理服务,最大限度释放项目效益。
能不能按时足额地获取收益,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让首批入股的村民尝到“甜头”,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众筹”项目,方案里明确了入股农户的保底分红,运营风险也全部由村集体承担和兜底。因此,大齐塘村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前景研判并考虑周边码头建设等情况后,力求建成后的新码头整体水平在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不落后、有竞争力。同时,首轮码头建设的众筹期限设置为五年,五年后根据情况再次众筹,所得的资金用于日常维护、局部升级等。
做法暖心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会少
在方案出台后,村子里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工作。
“经过前期综合考量,我们这个码头改造的总造价是1365万元,初步建议众筹募资45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5%。项目按基本股每股2000元众筹,每个股东户可入1到5股,实施期限为5 年,每年年收益保底10%,收益大于10% 的部分实行二次分红。”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黄伟仔仔细细地讲解着方案。
“黄书记啊,我也想参与这个项目,但是我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是啊,我们哪来的钱入股啊。”会上,村里的低收入户不禁担忧起来。
黄伟又耐心解释道 :“大家的情况我都充分考虑到了,我会带头发动一些企业家代表、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干部、党员等先为大家垫资入股,你们放心,一个都不会少。”
此话一出,村民们的心里都踏实了。
村民代表大会结束后仅一周的时间,就有400余户村民家庭签署了入股意向书。
“村里这个项目好呀,我们入5股也就是1万块钱,算下来,每年最少有1000块分红,比存银行还合算呢。”2020年11月,认购“建材堆场码头”股份的事情成了村民们的热门话题。
为了提高生活条件较好的村民为低收入家庭垫资入股的积极性,黄伟又想到了一个办法:“给低收入户垫资多少股,自己就可以在每户最多5股的基础上增加相应比例的股份,每人最多垫资10股即2万元,加上自己入股金额后,入股上限可到3万元”。企业家代表石华杰认为这个办法很暖心,也很合理,他第一个为两户低收入户各垫资1万元,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黄伟看来,众筹的做法,为的是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的村民家里困难,出不起参股的钱,就由企业家、村干部、党员等帮忙垫付,收益分红给低收入户,垫付股金到期后归还,这样也能让低收入户生活更有“底”一些。
2021年1月,码头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总造价1365万元,其中村经济合作社出资722.2万元,575户村民家庭参与认购筹资642.8万元。其中,由28名经济基础较好的企业家、村干部和党员主动为58户低收入家庭垫资36万元入股。
“我时不时地替大伙儿过来瞧瞧,这个码头是我们大家一起建的,就盼着它赶紧建成。”村民小组长潘根说,“一定要符合安全、消防、环保等有关规定,要加快进度,老百姓都等着呢。”
黄伟几乎每周都到码头建设现场察看一次,看到工程进展顺利才放心。经过10个多月的施工建设,码头顺利竣工。新码头占地面积9.32亩,竣工300吨级泊位两个,年通货能力60万吨。
2021年11月19日,新码头公开竞价招租,起拍价为每年180万元,经过了66次的叫价竞拍,一家航运企业最终以每年370万元的价格获得码头五年的租赁权。“这个价格出人意料,太惊喜了!”黄伟激动地表示,现场入股的村民代表也纷纷起身欢呼鼓掌。
打法创新
盘活发展众筹经济
2022年1月20日,大齐塘村迎来了“众筹码头”的第一次分红。“我们今天收到的分红是1000 元,是按照每年保底收益10% 先分的,年后村里还会根据码头实际收益进行第二次浮动分红,码头的实际收益据我估计可能要达到20%。”村民周龙法兴奋地说,他已经把项目的分红模式摸了个门清。
首次分红大会上,黄伟还将村“两委”班子酝酿的众筹经济模式讲给村民,向大家征求意见。
首先,是和邻村交界的另一块待开发码头,黄伟把这称为码头二期项目,计划采用“国资公司+强村公司+村集体+全镇低收入家庭”的众筹入股模式,通过“国资出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重点是让全镇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红利。
其次,有了“众筹码头”运营的经验,黄伟考虑把村里的闲置农房充分盘活,可以整栋出租的楼房由村集体出资装修,粉刷一新后租给附近的企业用作员工宿舍;满足部分出租的楼房同样由村集体出资装修,改造成“共享厨房”“共享菜园”“共富工坊”等众筹项目,按次租给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使用。每次出租后获得的收益,村集体收取一小部分支付前期装修的账款,大部分收益留给出租的农户。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村“两委”班子都会严格把控风险,确保农户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码头项目得到“真金白银”的村民,对黄伟的这一想法完全赞同,这也给他后续的操作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年2月,身为平湖市人大代表的黄伟向市人大提交了《关于进一步通过“众筹+”盘活集体经济,实现村强民富的建议》。同年5月,平湖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建立“1 +8+N”共富体系打造生态强村富民标志性成果的方案(2022—2025年)》,其中的“8”,就包含众筹共富、农房盘活、土地股份、乡村劳务等共富路径。
“以前搞众筹经济,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时候步子不敢迈得太大。现在有了政策指导,有了配套的资金支持,我们的众筹经济一定能驶入快车道。”在得知相关文件出台后,黄伟激动地说。
从码头改造开始,大齐塘村掀起了一轮更比一轮火热的众筹经济,走向了共富的道路,村里的经营也蒸蒸日上。
2022年,大齐塘村党委延伸众筹模式,让农户以资产换资金入股,盘活村民的农房资产,共同打造“共享厨房”项目,并与村里企业、银行等五家企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协议,承办工会活动、职工疗休养等,保障了共享厨房项目的收益。农户可以通过租金、菜园收入、厨师工资等获得收益,与村同富。
“共享厨师”陆师傅作为各项众筹经济的首批参与者,笑逐颜开地算起5笔共富收益 :第一笔是码头一期分红1300元 ;第二笔是码头二期项目,预计首次分红可收获2000元;第三笔是闲置农房年租金,可收获4000元 ;第四笔是凭借“共享菜园”给游客供菜,可收获500元;第五笔是在“共享厨房”当 “共享厨师”,每次可收获180元。
短短三年里,大齐塘村从“共富码头”到“共享厨房”,用一个个“众筹”项目形成了一个个经营和利益共同体,迈上了“积小胜为大胜”道路。共富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村资产运行从“低效”到“高效”,环境整治从“一时美”到“长久美”,农民参与从“少数”到“多数”,发展成果从“部分享”到“人人享”的多方共赢。因此,该项目也成为“千万工程”深化过程中,“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这一宏伟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办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24号(省农办旧大楼) 电话:0591-87812890 邮箱:fjfpjj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