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村村:耕耘在乡村田野 奔忙在振兴大道
来源: | 作者:综合新闽清、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 | 发布时间: 2024-05-16 | 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村村位于福州市闽清县上莲乡西南部。走进新村村,县道从村前穿过,芝溪和庐下溪在村前麦田交汇,连片田地向远处绵延,田野上大朵莲花“绽放”。水流淙淙,麦浪滚滚,一派田野风光。

偏居高山一隅,一个平平无奇的山野村庄,如今却成为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打卡”目的地。新村村火爆的背后,是新村人民对全域旅游深度的理解和对乡村振兴事业的不竭追求。


新村村景。图 | 池远


提升村貌,新村村景景动人

“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这些我们都懂。”村民张依伯说到。作为上莲乡垃圾分类试点村,新村村建设的多个垃圾分类亭格外显眼,村居道路干净整洁。自全村铺开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特别在农村,村民习惯将所有垃圾一起丢。要改掉这种习惯,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据了解,新村村76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主动履行垃圾分类职责,以实际行动带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同时,新村村成立了由乡村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入户宣传,让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村里还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队入户宣传,让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新村村垃圾分类点。图 | 新闽清


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彭时全表示,村里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以红色为引领,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推进垃圾分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新村村还建立了学雷锋义务劳动机制,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六清一改”“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专项行动,营造党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村里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启用一家积分兑换超市,对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群众给予积分奖励,可累计积分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

坐落于新村村的上莲乡森林公园是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18年底,该森林公园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资金提升改造该森林公园的景观。当前,该森林公园建有多个进口,可辐射周边5个村落的群众。公园主要建设项目有休闲广场、登山道、车道及配套设施等,提升了人居环境,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新村村环境优美。图 | 福州晚报


2019年12月31日,新村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三产融合,稻田养鱼助增收 

“稻田养鱼”是一种稻鱼互利,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增收模式。鱼吃稻田里的害虫、野草等,提高了稻谷的生态品质;长成后的稻花鱼品质优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稻田养鱼。图 | 新闽清


2022年8月,新村村依靠村里稻米文化产业示范园的天然优势,开启了稻田加综合种养殖模式。新村村的农业支柱以薏米和五彩米种植为主,村里的稻米文化产业示范园共有130多亩,其中稻田养鱼有35亩。稻米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人员表示,等到稻谷收成,鱼也全部捞起来拿到市场里面去卖,一亩田两份收入,一份来自稻谷、一份来自稻田养鱼,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稻鱼共生、鱼米双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省级科技特派员许国发介绍,“我们根据新村村已有的特色稻米产业,加入了稻田养鱼这个项目,并特意选址在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周边,计划把它打造成一个特色产业,开发农旅观光、捉鱼体验等项目,未来还将通过电商、观光游等渠道帮助村民推广和销售农产品,只有把更多的游客引进来,才能让更多的稻花鱼‘游’出去,增加土地‘吸金’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助力新村村在乡村振兴中走前头。”


定“笔”寄梦,田园文旅新体验

边品茶边放松身心,与三五好友谈笑风生,寻一处安静角落阅读……走进新村村的“心上莲”园区,游客们怡然自得,日益见涨的人气为这个昔日冷清的小山村带来满满生气。

为助力乡村振兴,由省级科技特派员许国发、黄盛敏等组建的科特派新知青团队于22年7月底入驻新村村,采用“科技特派员N+1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在大家的努力下,名为“遇见·心上莲”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区由规划蓝图变为现实,23年1月开始迎接八方来客。


图 | 新闽清


不少游客来“心上莲”寻找乡愁。远山映衬下的村落溪水环绕,从高处俯瞰,麦田上“绽放”着大朵的莲花造型。穿过网红吊桥,走进园区,十七铺酒馆、草地露营区、烧烤区、生态餐厅、亲水休闲区、麦田摸鱼区、山野春望民宿……麦田旁、溪水边、山脚下,一步一景,“吃、住、行、游、购、娱”,游客所能想到的旅游消费场景,在这里都能体验。

对于当地村民而言,这里也是新生活方式的体验地。“以前就在家里泡茶,这次知道这么个地方,也带着亲友来坐坐,还碰上不少老朋友。”在园区内的大众茶馆,不少村民边品茶边与老友叙旧。而在园区的“小书斋”内,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阅读绘本。据介绍,这也是闽清县图书馆设置的图书流通点,在这里有千余本图书供各年龄段人群阅读。


“心上莲”园区里的书吧。图 | 福州晚报


“心上莲”园区里的茶馆。图 | 新闽清


游客来了,带火了旅游经济,也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提升了村财收入。据了解,“心上莲”园区开业半年多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300多户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合伙运营,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户均近4万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丰富游览业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除打造作为接待中心的园区外,还在推进园区对面用地的共享农场项目,“这些土地用于给游客体验‘云’种植,只要选择地块和作物,日常管理我们请专人负责,游客在手机上即可实时了解作物长势。”


图 | 新闽清


新村村那株由五彩米“绘”成的巨大莲花,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它是新村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是扎根这片土地才能开出的振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