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雾缭绕的村庄(白交祠村 供图)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位于厦门市西北部,和安溪、长泰相邻,海拔近千米,曾是厦门偏远穷困的高山村。三十几年来,白交祠村人不忘初心,秉持着对绿色生态的追求,通过创新乡村运营模式,专业化规范运营乡村旅游,强化党建引领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化“五位一体”示范村建设,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目标,走出了一条守望高山的致富路。如今,白交祠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欣欣向荣,乡村旅游增加新活力,拥抱蓝天大地,享受新农村新生活。白交祠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乡村旅游四星级村”、省、市级文明村等20多项荣誉。
创新乡村运营模式
运营专业合作社,促进村财增收
2019年7月,白交祠村开始正式运营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厦门旅游集团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探索“国企示范项目+村集体带动+村民合作入股”的运营模式,通过当地绿水青山的绿色资源、高山教学点的红色资源和国企带动村民入股的合作模式,半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2020年3月4日,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民们第一次拿到了合作社的分红款,每人100元,全村发放总额13万余元。
资源优势和运作机制的创新让白交祠村这个高山上的山村声名远扬,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1280元。
之前,零散的旅游资源和个体化经营,不但缺乏良好的体验感,创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今,更专业的团队、更规范的运营、更有品质的服务,让白交祠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质的飞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利润分配、统一经营运作再加上优选的精品咖啡馆,不仅改变了白交祠村的住宿体验,也让游客上山之后住得下、留得住。
同时,白交祠村大力推动百亩茶园流转工作,试点建设50亩生态茶园,采购先进制茶设备,以“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为主导,统一分销成品茶,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探索实行“农产品+旅游+电商”模式,做优做强“白交高山茶”“高山有机蔬菜”“黄金薯条”等农业品牌,通过互联网拓宽宣传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旅游附加值。截至2022年11月底,村集体收入已近百万。
立足绿色生态发展
打造农村新“氧吧”,培育乡村新业态
白交祠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牢记嘱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村民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挥舞着锄头和铁锹,在山坡上种下了十万棵湿地松,又在2022年的春天,联合共建单位种了千株樱花树。如今,村庄共有茶园3500亩、山地8800亩、生态公益林2700余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85%。
白交祠村的改变远不止于此,还有徐水垵水库的美丽蜕变。十年前的徐水垵水库,还是一个“黑水潭”,垃圾漂浮,臭气熏天。在的带领下,经过200多名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5+2”“白加黑”,截污管埋设,垃圾清理,绿化植树……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黑水潭”变成了清澈见底的“碧水湾”,这个生态蓄水点焕发了新生,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徐水垵水库 (陈志坚 摄)
近年来,在白交祠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村民们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人气、财气。 旱厕填埋、家畜圈养、屋顶“平改坡”、房前屋后整洁……散步在村道之间,干净整洁,特别是房前屋后的“小矮墙”,村民们自发种上了景观花木以及特色农家菜。放眼望去,碧翠青葱,满眼是绿。白交祠村的美是村民们生态实践的成果凝聚。
樱花园 (白交祠村 供图)
近年来,白交祠村以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和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促进白交祠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村里还设置了环境美化“红黑榜”,以此来督促村民们自发为环境整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立足生态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白交祠村策划高山寻樱、星空露营、“认领一块地”等特色文旅项目,充分利用本村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挂钩帮扶单位共建各种特色活动吸引游客,通过人流来增加经济流。
错落有致的乡村菜园别有一番风景 (陈志坚 摄)
党建引领促发展
办好高山党校,讲好“高山村故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厦门市委组织部挂钩联系白交祠村,20多年来的挂钩帮扶一如既往、从不间断,特别是2013年以来,厦门市委组织部、同安区委组织部定期选派优秀干部进行驻村蹲点帮扶,帮助村庄建设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顺利实现资源对接。
2016年,厦门市同安区联手厦门市委党校在军营村、白交祠村创办了市、区两级党校高山现场教学点,被当地人称为“高山党校”。通过党校引领、培训研学、村民参与、联动合作,带动乡村民宿和农家乐增收创收,带动乡村振兴。
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基层党支部书记在位于莲花镇白交祠村的“高山党校”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会 (新华社资料片)
为向各界展示山村的巨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成效,白交祠村发布了“初心之路”的15个高山党校现场教学点,白交祠村和厦门旅游集团也在那时共同成立了以承接党建培训服务为主业的高山红教育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规范服务。通过专业的运作,高山党校带来的人流让白交祠村脱离了只有节假日才有客流的窘境,平常做党建培训,周末节假日做旅游。如今,这里不仅成为省市党建培训点,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参观学习。数据显示,高山党校自开办以来,已开办1100多个学习班次,培训学员近4万人次,接待来访党员、干部、群众超百万人次,为白交祠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白交祠村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创新设立高山党校(理论宣讲岗)等十个文明实践岗,使“一站十岗”成为红色资源与红色思想挖掘宣传具体的抓手,高山党校也成为带动白交祠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多年来,白交祠村党总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通过邀请5名老党员亲述“两亲临,常牵挂”的高山故事,组织重走“初心之路”,把学深悟透做实落到实处,并为白交祠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来源:综合厦门日报、中国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