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叶木凯执行会长一行赴泉州市开展“百村千品”项目调研
来源: | 作者: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推介部 | 发布时间: 2024-12-09 | 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叶木凯一行于11月25日至27日前往泉州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参观了德化县、永春县、安溪县和泉港区的多个村庄和项目。在德化县,叶木凯肯定了淮山农民合作社和朱紫村的产业发展,并强调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性。在永春县,他考察了电商园项目和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对电商楼的建设表示肯定。在安溪县,叶木凯赞赏了祥华乡的“百村千品”项目,并强调将山药融入文旅发展。在泉港区,他对芦朴村的马蹄笋项目表示肯定,并强调要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11月25日至27日,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执行会长、基金会理事长叶木凯一行前往泉州市调研,参观考察了德化县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雷峰镇朱紫村,永春县湖洋镇锦凤村,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泉港区涂岭镇芦朴村。此外调研组还参观考察了永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永春县农产品集中加工区、泉州技师学院永春校区。泉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王瑞强、常务副会长吴春林,相关县(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参加调研。

  

叶木凯一行在德化县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调研 (泉州市乡村振兴促进会 供图)

 

叶木凯一行在德化县雷峰镇朱紫村调研 (仲才 摄)

  11月25日调研组在德化县参观考察了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的淮山基地和淮山产品展示馆以及雷峰镇朱紫村的家风家训馆、乡村大舞台、饮水管维护修缮项目等。在座谈会上,叶木凯会长充分肯定淮山农民合作社和朱紫村都能够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各自产业发展,特别是淮山作为德化特色招牌农产品,产业底蕴扎实、市场前景乐观,希望合作社能与科研院校深度协作,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深挖淮山价值,打造适配多元市场的优质产品,此外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合作社要凝聚各方“抱团”,优化利益分配,助力农民增收。

  

叶木凯一行在永春县湖洋镇锦凤村调研 (仲才 摄)

  

  

永春县湖洋镇锦凤村金山湖果园是当地电商的供应点之一 

(仲才 摄)

 

叶木凯一行在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村史馆考察 (林卓桢 摄)

  

叶木凯一行在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考察当地山药 (林卓桢 摄)

 11月26日,调研组到永春县锦凤村参观考察了乡村振兴电商园项目,目前电商楼已完成主体楼建设,明年装修投入使用。叶木凯会长对电商楼的建设表示肯定,并希望抓紧装修完善设施,争取尽快投入使用,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并幅射周边,赋能乡村振兴。到安溪县东坑村的党建文化长廊、山药文化馆、溪头农家小院和种茶人书院,重点了解文旅民宿建设项目。在东坑村召开的座谈会上,叶木凯会长对祥华乡开展“百村千品”项目及乡村振兴工作上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山药是东坑村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具备深厚产业根基与广阔市场前景,特别是要把东坑山药作为文旅发展要素,植入到“民办村助”民宿发展项目中,利用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影响力,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以特色农家菜、衍生文创品、文旅伴手礼等形式,将“山药茗村”的名号进一步推广到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讲好山药故事,实现村民致富、村财增收的共富格局,以特色“土味”助力乡村振兴。

  

叶木凯一行走访永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永春县农产品集中加工区 (仲才 摄)

  

叶木凯一行走访泉州技术学院永春校区 (仲才 摄)

 在永春,调研组走访了永春县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这个正在加速建设的加工区是永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它将建成为一个“买全国、卖全球”的一站式高水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走访了泉州技术学院永春校区,这个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弘扬晋江经验,培养大国工匠”是这个学院的重要办学理念,在这里将会培养出我省制造业的一批批能工巧匠。叶木凯一行对他们取得的成效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表示赞赏。 

 

叶木凯一行在泉港区涂岭镇芦朴村调研 (仲才 摄)

 11月27日,调研组到泉港区涂岭镇芦朴村实地查看“百村千品”补助项目——马蹄笋产业园。芦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小妹详细介绍马蹄笋的选种育苗、移栽定植、日常管护、适时采收、促进创收等情况。种植马蹄笋,不仅带动了芦朴村的发展,还对周边村庄产生辐射作用,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推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

在座谈会上,叶木凯会长对芦朴村的马蹄笋项目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多渠道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深挖特色资源,擦亮泉港“长寿之乡”品牌,以“红+绿”相结合,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为目标,带动和支持村民发展林下种植业,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致富路。

 

编辑: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推介部

审核: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