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尾村全景图
走进建宁县溪源乡楚尾村,村庄道路平坦干净,房子外墙粉刷一新,村子边上的烤烟房、笋榨屋等规划排列有致,楚尾河溪水淙淙,河岸整齐碧绿,田野郁郁葱葱……呈现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秀美图景。
楚尾村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南大门,距建宁县城区25公里。近年来,楚尾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立足基础农业和生态品牌,把项目资源变资产,培育新业态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多措并举塑造人居环境“新风貌”,创新机制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做实富民产业、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三篇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加速跑”。楚尾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2023年列入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百村千品”挂钩村。
产业富民
夯实基础产业,培育新业态促增收
烟叶、制种、笋竹作为楚尾村的三大基础产业,楚尾村始终坚持稳住这些特色和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烟叶是楚尾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楚尾村抓实烟叶生产基本盘,采取先烟后种,实行水旱轮作,实现双季高产增收,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烟粮双丰收的重要模式。同时动员农户将闲置的田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烟叶与制种产业。2024年全村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750亩,预计实现烟税返还26万元,同时整村推进烟后制种。
楚尾村的烟叶种植
在农田改造上,楚尾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支撑,投入300余万元农业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农业提质增效项目,有效辐射1000余亩农田。今年7月30日,楚溪片烟后高效制种基地被列入福建三明推进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会议的现场观摩点。
楚尾村农田
笋竹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楚尾村大力发展笋竹制品加工。该村毛竹林面积1.2万亩,现有笋竹制品加工企业、个体户共13家,年总产值约8000万元。
近年来,为了让村财和村民实现双增收,楚尾村积极培育新增长点,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自愿入股(每户5000元),成立楚上堡文旅有限公司,引入烧烤、露营、垂钓、农耕体验、水上乐园、爱心彩灯等商业模式,预计每年可带动村财增收3万元,村民户均增收800元。
楚溪夜经济
楚溪水酒制作工艺也成为了该村增收的另一个“法宝”。村里免费为村民们提供酿酒材料,再给予每坛100元的酿酒报酬,然后将酿制完成的水酒放在楚溪水酒坊卖给外来游客,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楚尾村在楚溪水酒坊的基础上,以“庭院经济+特色手工”为核心,开发农产品加工作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庭院经济产业,打造“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同时开展楚溪生态养殖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具有楚尾特色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道路。
环境宜居
多措并举整治环境,打造乡村新图景
楚尾村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靓丽的民房,花化的庭院,特色的榨笋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走进溪源乡楚尾村,原本是石头杂草的地方如今都变成了网红打卡点。从村头走到村尾,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感受到这个村无限的发展活力。
楚尾村的嬗变得益于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支部引领、党群共建、成果共享”的方式,积极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
楚尾村按照“先党员后群众、先主线后周边、先自觉后联动”的“三先三后”原则推进风貌管控提升,群众出资率从30%提高到50%,实现拆违“三个零”(零补助、零上访、零特例)。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楚尾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楚溪中小河流域治理,将种业文化与周边人居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生态自然、山环田绕、安静宜人、舒适便利”的农村环境。全村将公路沿线官家地晒笋厂立面改造投资约10万;大坑口、官家地、下黄家机耕路硬化2800余米;灌溉水渠1500余米投资约140万;下肖组新建浇筑长廊23米和绿化等,投资约9万。
楚溪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竣工,建成全县最大鱼鳞坝,打造成集垂钓、露营、漂流、烧烤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风貌管控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变身新晋“网红打卡地”。
楚尾河岸
同时,以“艺术赋能+农房改造”的模式,统一黑瓦白边的古韵风格,对原荒废的旧仓库猪圈进行整治,拆除旧猪栏,旱厕,改造脏、乱、差现象,扮靓多彩乡村。
在拆除附属房200余处、改造新房300余栋后,楚尾村开始转入创建“美丽庭院”,规划建设了近邻恳谈室、农耕文化展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水保公园、移风易俗农耕展示馆、特色笋榨坊。打造出了整齐划一的亮丽民房、美化绿化的农家庭院、宅间古道、古树园、河中戏水盘,还有幻影彩带夜景灯光群,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楚尾民宿
楚尾村美丽庭院
创新机制
探索幸福积分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楚尾村全景图
如今的楚尾村村民,每个月日常去得最多的地方莫过于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每个月这里都是热闹非凡,村干部们都会忙着更新“幸福积分考评表”,引得村民们争相上前,查看各自积分。这一场景,正是楚尾村探索实施的“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楚尾村的“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是将移风易俗、清洁家园等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纳入积分考核中,把村规民约转化为可考评量化的指标。推选村内8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幸福积分协会每月进行评分。设立幸福积分超市,群众以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质与精神奖励,通过明码标分、规范操作、积分变现,让德者有所得,有力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楚尾村还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重点整治索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明确规定“彩礼不得超过13万元,红白事宴请不超过15桌”。

楚尾村村规民约
楚尾村村规民约“红蓝榜”
楚尾村建立“红蓝榜”激励制度,每月开展红蓝榜评比,通过初步评议、走访调查、民主评定、教育劝导、张榜发布等流程,将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在村级设立的“红蓝榜”中进行公示公开。红榜凝聚正能量,蓝榜鞭策教育,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行为准则的新“标尺”。
为了让村规民约真正深入人心,楚尾村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他们利用每月开展的“居民夜谈会”宣讲政策、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广泛宣传。如今,溪源乡村民自觉把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乡风文明已蔚然成风。
下一步,楚尾村将继续坚持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乡村治理,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集户外休闲、农耕体验、文化学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来源:建宁县乡村振兴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