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 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重磅发布,这是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影响本年度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和方向。
以下对上述四个重要文件的主要内容做解读。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贯彻实施好《规划》,对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矛盾,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要求 | 具体内容 |
产业兴旺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生态宜居 | 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遵循,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
乡风文明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治理有效 | 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
生活富裕 | 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乡村生活富裕。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聚焦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将对于全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农村发展制定新的任务和目标。
《意见》对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农业农村短板弱项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和远景前瞻。2021年《意见》指出,将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2021年目标任务 | 要求 |
农村改革目标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 |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 | |
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 |
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 | |
产业扶持目标 | 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
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 |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 | |
农村环境目标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
农村收入目标 | 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
除此之外,《意见》还确定了乡村振兴的2035年目标,重点集中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基础发展、乡村绿色转型等方面,具体远景目标如下:
远景目标 | 要求 |
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 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 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 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
3、《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202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文件指出,未来15年将通过6大方面共24项措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文件明确,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
综合来说,文件中的规划方面主要分为政策规划和产业规划,政策规划中主要指出了乡村振兴未来相关帮扶政策制定的方向和重点,产业规划中主要阐明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 | 相关要求 |
政策规划 |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 |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 |
巩固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 |
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 | |
产业规划 | 推动特色种养业等乡村产业发展 |
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 | |
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 |
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 | |
以工代赈、稳定就业 |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2月22日发布。
依据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在新时代“稳中求进”的重点工作。
延续2021年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规划主题,2022年的文件通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8大维度、35条详细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方向。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先突出一个“稳”字,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在此基础上要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主办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24号(省农办旧大楼) 电话:0591-87812890 邮箱:fjfpjj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