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新队伍、新模式、新网格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06-24 | 1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福建武平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阙臻

疫情反复、经济下滑、他行下沉……近几年来,外部环境给农村信用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在多重压力造成的困境中实现突围?凝聚起“普惠”力量,走“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美”的特色之路,在人才、服务、科技方面下足“普惠功”、打好“普惠牌”、念好“普惠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是农信社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新队伍。人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问题,因此,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武平联社不遗余力,选派业务骨干下沉一线,大力挖掘和支持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帮助村办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股份经济等组织解决融资难题,为“空壳村”“薄弱村”发展出谋划策,增强村级“造血”功能。自2018年以来,武平联社与县委组织部累计选派206名“普惠金融特派员”“金融助理”“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充实农村人才队伍,填补农村金融人才的空白,实现全县17个乡镇(街道)225个村(居)全覆盖。

以网为媒,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间,武平联社立足本土优势,保证金融服务不断档,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零距离、无接触”的“数智化”普惠转型发展道路,致力于更好转型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开发线上抵押登记系统。为解决跨地区抵押登记难题,武平联社与跨区域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试点“一网通办”,客户无需亲自前往便能办理抵押登记,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零跑腿”。二是充分用好远程银行。把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总指引,疫情期间,破解信贷投放坚冰,充分用好“远程银行”,解决外出客户及担保人无法面签面审问题,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信贷业务,确保疫情防控与金融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三是拓宽线上申贷渠道。积极寻求多部门协同、合作和联动,运用“e龙岩”数字普惠金融和林业金融区块链平台,拓宽客户线上申贷渠道,精准对接,提高客户贷款可得性和便利性。四是探索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新道路。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与县农业农村局签订“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广使用,进一步便利村级集体资源的管理和应用。

以点为先,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新网格。农信社在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优势的同时,还应完善农村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推动现代化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武平联社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225个行政村居布设了235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形成“物理网点乡乡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的“三通”新格局,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一般金融服务不出镇”的良好局面,客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快速、高效的金融服务。2021年12月份,联社创建县域首家集“政务、金融、电商、物流、民生”“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福农驿站”,整合乡村振兴资源,为群众提供政务惠民服务在线办理,存取、转账汇款、缴费充值、社保医保缴纳,电商物流、卫生、调解等乡村实事联办以及开展现场办贷、金融知识普及宣传、金融知识夜校等便民服务,实现让服务跑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武平联社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联社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践行普惠金融,立足县域实际,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金融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和水平,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巩固农信“三农”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