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图文报道《海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点赞福州市连江县持续发展海洋养殖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福州市连江县,238公里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全国县级水产第二大县、全省水产第一大县和“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依海而生、向海而兴,2021年,连江全县养鲍面积达2.18万亩,产量达5.35万吨,产值约50亿元。今年,连江县鲍鱼养殖规模同比增长约5%,鲍鱼总量有望超过35亿粒。
优质服务开启能源“密码”
蓝天碧海之间,舟楫列队成阵的渔排漂浮在海面上,形成壮观的“海上牧场”。渔民常年居住在渔排上,耕耘大海,收获财富。

图为连江县筱埕镇鲍鱼养殖场上,由福州供电“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研发、保障的集发电、住宿、参访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渔排舟楫列队,形成壮观的“海上牧场”。高晓纬 摄
渔排上的电线及用电设备长期受海水、风浪侵蚀,容易老化出现故障。为使渔排养殖户用上放心电,国网连江县供电公司组织海上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走访渔排,实行“移动办公”,与客户“无缝对接”,实时掌握客户需求,对养殖户的自备电源、风电机等用电设备“把脉义诊”,全面消除各类线路、设备安全隐患,并面对面指导养殖户如何应对突发性停电故障,将安全用电知识带进海上渔排人家。服务队积极向渔民推广网上国网“app”,手把手指导渔民下载、讲解并现场演示其各项功能,缴纳电费、查询停电信息、故障报修、办理用电业务、在线获取电子发票等,畅通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让服务向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将便捷办电方式送到渔民心坎上。
绿色能源守护碧海银滩
在苔箓一家鲍鱼养殖场内,经过全电化改造,养殖槽实现24小时海水过滤,不间断供氧,水温恒定,水质检测,保证了养殖池内海水的清洁度。在可控的封闭养殖环境,更容易隔离控制不力因素,提升养殖成活率。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是全电化鲍鱼养殖的关键所在,国网连江供电公司海上共产党员服务队靠前服务,指导企业安全用电,让企业家对鲍鱼产业发展更加有了信心。
“每次厂里有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电力‘红马甲’就会快速赶到,帮忙解决。”养殖场负责人对供电服务赞不绝口。供电质量的提升,为鲍鱼养殖模拟了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水流等环境,保证鲍鱼活力,大大提高生长速度,使鲍鱼更加肥美,鲍鱼养殖生产和技术成功转型升级。

福州供电“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海上养殖户提供光伏供电保障。高晓纬 摄
全电气化鲍鱼养殖的推广,减少了当地海域污染,提升了环境品质,为当地打造碧海银滩良好的生态环境。
电力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新可爱的墙面、极具特色的栈道、灯火璀璨的夜景……这是连江最新“网红打卡地”、拥有国家鲍鱼养殖示范区的同心村。
去年,同心村鲍鱼产量1700多吨,总产值1.7亿元。今年,连江县发布以同心村“永结同心”为创意的福建省内首个“我要鲍鲍”鲍鱼品牌IP。
国网连江县供电公司心系乡村发展,靠前服务,服务队队员深入乡村了解用电需求,牵头推动电网升级,协助村内电力线路、公园灯景建设,积极营造优质安全可靠的供电环境,为同心村旅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同心村鲍鱼旅游业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了。
同心村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整合海洋资源转型,形成独具特色的以鲍鱼为品牌的旅游业。渔、旅产业结合模式让一个小渔村的村财收入从5万元提升到85万元,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国网连江县供电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强根铸魂,积极运用党建载体,以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为抓手,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厚植奋斗底色,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推蓝色经济发展,书写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全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