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典型案例丨上沙岭的“花果世界”---华侨大学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省乡村振兴“两会”公众号 | 作者:朗月 林荫 | 发布时间: 2022-07-12 | 22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国庆期间,福建新闻频道播出《荒山变成“金”山——永春上沙村的蜕变记》专题片,对上沙村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沙村越来越受外界关注。

      上沙村地处永春县城东北部,系桃城镇的山顶村,距离县城8公里。近几年,村“两委”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有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先后获得福建省第二批农村社区建设省级示范单位、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整治村、泉州市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永春县美丽乡村示范村、永春县十优村社、永春县三治融合示范村等荣誉。

      “从美丽休闲乡村创建迈向乡村振兴,培育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是根本。结合传统产业优势,我们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打造‘花果世界’,开启了农业休闲旅游序幕。”华侨大学驻上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应强说。

      柑橘产业是永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然而传统种植品种一直受到季节性采摘的限制。2016年底以来,上沙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花果世界”现代农业项目。

     “初到这里,四处是长满野草的坡岭。” “花果世界”福建上沙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永安说,前些年受到黄龙病困扰,当地果农种植柑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上这里许多山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上,施肥、采摘、运输等成本增加,且山坡土壤少、岩石多,不易种植果树,大片的坡地逐渐荒弃。

       如何让荒坡地变成聚宝盆?几经考察筛选、多方取经,邓永安引进了最适合在这样的土壤条件生长的岩柑。选定了品种,还得采取了独特的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往种植柑橘,只需挖1米左右的土坑,邓永安团队竟把挖掘机开到了山上,一挖就是四五米的深坑,一道道深坑依山坡自下而上如梯田般分布。

      “深挖坑是为了把土壤里的生态圈建立起来,能有效提高柑橘的品质和产量。”邓永安介绍,普通柑橘的糖度在13度左右,而“花果世界”种出的岩柑糖度能达到18度。

       上沙岭“花果世界”的柑橘从2017年2月开始种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先后流转土地1300多亩开发建设,从国内外成功引进30多个柑橘新品种,其中有6个是国际高端柑橘品种,成为目前永春县唯一可实现“四季采橘”的规模农场。

       “现在,‘花果世界’已经实现全年均有鲜果可以采摘,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我们还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富硒沃柑、富含隐黄质的泰香柑、富含番茄素和花青素的紫青柑等。发展功能性农业、打造大健康产业,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邓永安说。

      为丰富“农文旅”内容,上沙岭“花果世界”还配套建设了文娱设施、现代农业展厅,同时种植山樱花、格桑花等12种花卉苗木,将传统农场打造成一个集赏花、采摘、游乐、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缤纷乐园。2021年元旦,“花果世界”正式对外开放。截至今年5月底,“花果世界”已接待各地游客达20万多人次。

      上沙村党支部副书记邱松柏介绍,“花果世界”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上沙村还通过以土地流转作为股本参与分红、建设农特产品销售服务中心转租给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岩柑项目、建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等方式,有力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上沙村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仅6万多元迅速提升到2021年的50多万元。

       乡村振兴是长久大计,牵涉方方面面,靠单打独斗是形成不了气候的,需要一个智囊团来参与谋略。上沙村为此引进高校智力、技术和人才资源,助力乡村建设。

       2021年11月14日,华侨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谢俊荣带学者专家一行赴永春县上沙村考察,并与镇、村干部展开座谈交流,九三学社华大委员会同上沙村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华侨大学旅游规划及景区发展研究中心为上沙村授牌为“乡村振兴与景区运营科研观测站”。同时,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通过打造上沙岭原创农文旅IP,协助发展农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元旦期间,上沙花果世界在抖音泉州景区人气排行榜位居第一。不久后,他们又在上沙共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华大美术学院墙绘队今年暑假进行义务墙绘,美化人居环境,现已进入墙绘设计环节。

     “有了华侨大学的鼎力相助,下一步,我们将创建省级森林村庄,进行水美乡村建设、栈道建设和林间道路绿化、花化、彩化,进一步建设美丽休闲乡村,全方位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杨应强说。

      如今的上沙村,依照村庄规划,已完成了路灯工程和交通驿站、乡村公园、公厕建设及裸房装修、坡顶改造等项目,为“花果世界”披上靓丽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