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的南安市官桥镇洪岭村位于后寮寨北麓丘陵坡地上,海拔约300米。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村域内有中草药基地、原生态的油茶树林、香火不绝的鼓山寺、自然生态园、天然温泉、源隆长跑基地、欢乐车友会自驾游基地、石将军、一品夫人墓、何氏宗祠等人文自然景观,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洪岭村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政府驻地西部9公里处,下辖洪岭、后寮、牛运三个自然村,尽管自然环境优美,却因交通闭塞而“藏在深山无人知”,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子更是戴了10多年贫困村帽子。近年来,洪岭村以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新风尚建设这“三驾马车”为抓手,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目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奋力谱写“铺好村路,种好良田,谱好林曲,唱好山歌”的乡村振兴新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洪岭村利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宜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推动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形成“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自2014年以来,该村先后成立泰丰铁皮石斛、南安市绿隆生态果蔬、南安市润丰生态油茶等专业合作社及南安市官桥后辽寨农场、南安市官桥秀丰农场、南安市官桥锦丰农场等家庭农场,以“绿色、环保、安全”的经营理念,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绿色的种植模式,采用“六统一”的经营原则,形成“公司+基地”的订单模式,实现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持续发展生产链,推动了合作社的成长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期间,建成泉州市菜篮子蔬菜种植基地300亩,栽培蔬菜品种23个;建成南安市名优林果引进种植基地50亩,品种30个;开发休闲山庄1000亩,种植奇花异果128种、中草药铁皮石斛500多亩,每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村“两委”大胆提出建设农业文化公园的构想,把农业经济变成“美丽经济”,现已建有自然生态园餐馆、健身步道、蔬菜采摘区、名特优水果观赏园、天然温泉、源隆长跑基地、欢乐车友会自驾游基地、休闲房屋、农家乐等,形成集餐饮、烧烤、采摘、认种、健身、养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游休闲娱乐场所。
生态宜居的环境是发展“美丽经济”的基础。宜居方面,洪岭村着力加强村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投入500万元建设洪岭村部至驴驼岭道路及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极大地便捷了村民和游客的出行;投入150万元建设Y108 盐洪线路面拼宽工程,将原本3.5米的路面扩宽成6.5米宽的双向车道,解决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投入40多万元建设洪岭至后辽自然村的环村公路,实现了村村互通;投入70余万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做到污水有收集,收集有处理;投入30多万元提升全村人居环境,开展绿化种植树木10余亩,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美化村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投入1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公厕。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并吸引游客,村里还建成一条全民健身的环山健康跑道,全程约4.2公里,投入30多万元,为村民和游客强身健体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乡村要振兴,村里人的精神面貌要改变。否则,发展美丽经济就缺乏灵魂。”有老党员说。洪岭村的党员干部们在多年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为建设文明乡风,村里投入10多万元建设洪岭村和谐文化广场,完善村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增设户外体育运动器材,改造绿化景观,制作“美丽乡村”宣传栏,在村主干道建设农耕文化及休闲旅游文化等主题的文化墙;投入200多万元,整合土地资源,建设何氏家风家训宣教点,将何氏七个祖厝整合成一个,重建一座共同的祖厝,促进社会良好风尚形成。同时,大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村里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设立“善行义举榜”,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全村蔚然成风。此外,积极号召在外乡贤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得到了积极响应,近年共筹集公益事业资金近100多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实施的不断深入,洪岭村活力不断焕发,实现自然美、环境美、人心美三大成效。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官桥镇洪岭村位列其中。
“这是我们村莫大的荣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福报,把乡村休闲产业做得更大更实,让更多人走进来,让洪岭村不断热闹起来,让全体村民年年丰收代代幸福。”村“两委”干部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