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笔墨纸”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诏安县乡村振兴促进会 | 作者: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23-01-08 | 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月港村位于漳州市诏安县建设乡,坐落在建设乡主干道旁,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有着优渥的天然生态资源和浓厚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月港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从破难入手、以干事开局,在“点线面”上下足“硬功夫”,打造融合共建、开放共享、联动共赢的“党建链”,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发展前景稳健兴旺。月港村辖区内“月港事件”纪念馆旧址“达三祠堂”是中共闽粤边特委旧址,2021年6月,“月港事件”纪念馆入选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2021年12月,月港村获评“福建省森林村庄”;2022年10月,月港村上榜“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月港村积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利民长远、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平衡,推动初期粗犷发展向后期科学精细发展转型,进一步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福祉,在“希望田野”生动书写美丽乡村“幸福答卷”。

构建发展体系,勾勒“运筹帷幄”的“主结构”。月港村培育壮大诏安县考溪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大棚蔬菜65亩,获颁“市级示范场”,为带动月港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月港村还向上争取资金800余万元实施吉湖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通过加快路网建设,准确把握当前“三农”工作的新问题,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发展的交通瓶颈。2021年月港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2.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万元。

挖掘农特产品,绘制“妙笔生花”的“新色彩”。月港村地处高山地带,土壤偏酸性且富含硒元素,当前全村2000余亩的茶园在管理方面逐渐走向规范,茶叶产量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月港村发展富硒八仙茶产业铺就群众“致富路”,打造“茶村+茶厂+茶农”三位一体的产业示范村,辐射周边500余名群众,每年经济效益可达200余万元。同时,月港村还种植了月港贡柑、妃子笑荔枝等特色农产品,以“党建+”领航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形成集聚效应、互补效应,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农村电商的经营走上高质量发展路子。

党建引领,赋予乡村文化发展新能量。近年来,月港村深入实施党建网格化制度,将支部组织体系与乡村振兴网格治理体系有机结合,营造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以制度约束、奖惩激励、政策引导相结合,推动文明乡风润民心、聚人心、筑同心,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文明乡村新格局。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月港村制定和部署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明确村级党风监督员、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及村“两委”干部职责,编“线”织“网”推进“道德润村”行动和乡风评议活动,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平安家庭”创建评比,以接地气的巧劲,消陈规陋习于无声,依托乡村“一约四会”,村“两委”成员落实常态化入户机制,以文化“塑魂”,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群众难题、消除治安隐患。


“月港事件”纪念馆是原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同时,月港村还对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陈氏祖祠和成德祠堂进行修缮保护开发,溯源先祖遗风,鞭策后人进取,计划融入VR技术、数字电子沙盘、智能玻璃屏,创建党性锻炼实践、红色文化传播和党建成果展示阵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情景互动提高展览体验性、互动性。

坚持绿色发展,开创乡村治理“筋强骨壮”新局面。月港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参与村庄治理,变“独唱”为“合唱”,精细布局构建“联动轴”,健全“治理有效”之“核心”。


月港村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志愿者们对房前屋后、绿化带、河道沟渠的杂物垃圾、小广告等开展集中清理,促进村居环境提“颜值”增“气质”。为鼓舞带动全体村民树立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月港村还积极印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倡议书》850余份,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月港村把“村规民约”作为实现民主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举措,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规范治理手段,提升驱动治理水平。月港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志愿红”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以点带面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向服务社会延展,广泛遵循民意集聚民智,借鉴“枫桥经验”统筹基层治理权责下沉,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确保辖区内和谐稳定。

月港村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实抓细乡村治理、探索农旅有机结合等措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奋力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