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河南嵩县:搬出穷窝窝 过上甜日子
来源: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3-05-17 | 121 次浏览 | 分享到:

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德福苑社区,一幅热闹的场景映入眼帘:老人们坐在路边的长凳上聊天,孩子们在偌大的广场上嬉戏,小区广场一角的大戏台上正在上演豫剧,社区图书馆里几名群众在安静读书……近年来,嵩县着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抓好服务,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在新家园里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抓产业 引领致富奔小康

“我家原来住在孙元村,地处山区,出行很不方便,一家7口人靠种地为生,刚刚够维持基本生活。”提到搬迁前的生活,奚现卫将一肚子苦水全倒了出来。

2017年,奚现卫全家搬进德福苑社区。生活环境好了,如何提高家庭收入成了摆在奚现卫眼前的现实问题。

关于增收,社区早就考虑到了。2018年,奚现卫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在社区支持下开始种植羊肚菌。

“去年,我家大棚已经扩展到38个,年收入40多万元哩。今年,我又租了15个大棚,现在总共已经有53个大棚了。”奚现卫介绍。

家庭总收入从不足1万元到40万元,奚现卫一家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自己的致富梦。在嵩县,很多搬迁群众都像奚现卫一样在新居通过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搬迁户能否搬得出、稳得住,后续发展产业是根本。为了让搬迁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嵩县依托当地的种植养殖基地和合作社,引导搬迁户发展食用菌、肉牛养殖、有机蔬菜、烟叶种植等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近年来,嵩县先后引进菘田、嵩洋、阡陌桑田等龙头企业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发展中药材、经济林等特色种植业,带动搬迁户4500余户;发展特色养殖业,带动搬迁户2000余户。同时,该县还创新安置点资产收益使用管理,通过“公司+合作社+搬迁户”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搬迁群众建立契约型、分红型、安置点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利益最大化。


 

抓培训 提升技能促就业

在德亭镇搬迁社区的电焊工实践操作教学点,“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几名搬迁户正在接受焊工技术实践培训 。“政府不光为我们免费培训,每天还补贴30元误工费呢!”正在培训的一名搬迁户高兴地介绍。

据了解,这些接受培训的搬迁户经考试合格后,将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拿着证书找工作月工资能上浮2000元左右。

“我爱人以前一个月挣四五千元,有了焊工证书后,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呢。”搬迁户梁曼丽美滋滋地说。

“十三五”期间,嵩县搬迁深山贫困群众2.8万人,占全省的10.5%、洛阳市的46%,搬迁人口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3,面对庞大的搬迁人口基数,嵩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稳岗就业:

——打造“嵩州焊工”“嵩州家政”“嵩州建工”等劳务品牌,增强群众务工的竞争力。今年以来,依托这三大劳务品牌,全县已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其中,搬迁户9107人。梁曼丽的爱人何喜军就是通过在社区培训和获取就业信息后去外地务工,成功实现了“高薪”就业。

——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拓宽外出务工渠道。在大中型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站15个,开发专职就业信息员、负责建立就业台账、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提高劳务输出的精细化、组织化程度,每月收集搬迁群众培训意愿,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其提高技能。目前全县搬迁群众12693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县内就业5003人,县外就业7690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困难人员兜底安置,优先把公益性岗位安排给易地搬迁家庭弱劳动力,帮助搬迁群众1056人就业。

目前,嵩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扶车间已全部覆盖,吸纳务工人员480名,其中搬迁群众180名,人均月收入2800元左右;建成村级及联村电站84个、装机容量22.724兆瓦,项目覆盖搬迁群众718户,每年收益分红3000元。

 

抓服务 增加百姓幸福感

“出门不远就是卫生院和幼儿园,楼下就有商店和广场,生活方便得很。现在还能经常和邻居们一起出来看戏、看电影。”几位在看戏的搬迁户感慨地说,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为了让搬迁群众更有幸福感,德福苑社区坚持‘群众搬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群众搬到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成立社区党支部,通过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成立居委会、监委会,选出社区干部7名,让群众有了‘主心骨’;建成德福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有了‘主阵地’;以楼栋为单位推选出8名‘楼栋长’,让群众有了‘贴心人’。”德亭镇党委书记夏萌介绍。

刚开始搬迁时,每一批群众乔迁新居,社区党支部都会挨家挨户走访,既教会群众如何使用液化气、电磁炉,怎样防火、防电等生活常识,又挨家挨户鼓劲加油,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使其更快适应新环境。

为了让群众在社区稳得住心、扎得住根,社区在充分征求搬迁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愿意迁入户籍的群众,社区及时给予办理。对暂时不愿意迁入户籍的群众统一办理了居住证,群众凭证可以在社区办理医疗保险、社会保险、金融贷款、子女入学等。

据了解,不仅在德亭苑社区,嵩县58个搬迁安置点,“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是办事的常态,避免了搬迁群众来回跑、多次跑的麻烦。

看似一件一件小事,温暖的是群众的心。近年来,嵩县通过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有序引导户籍迁移工作、充分保障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抓好教育提高道德素养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

“下一步,嵩县将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持续发力,让搬迁群众在新居的日子越过越顺心!”嵩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永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