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镇铺下村
铺下村位于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是远近闻名的醋村。近年来,铺下村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发展大局、抢遇机遇,整合省市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300多万元,探索出了一套“党建引领+传统工艺+现代公司”的醋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醋村“四度空间”,成功探索出村集体带动共同富裕的“醋村”模式。

村中美景

(一)强化党建引领,正发展“维度”
一是党建引领,促抱团发展。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组织引领+公司带动+技术能人+农户共享”的醋产业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福祥醋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运营和质量把控,技术能人及农户负责生产酿造,将零散家庭酿醋自销变为公司规模生产销售,打通农户酿醋、市场需求、量产销售原先脱节的“关键链条”。
二是党建引领,推示范生产。由村党组织组建乡村振兴服务站,发动乡贤投资入股,鼓励技术能人打造酿醋示范作坊,推行党员干部及技术能人结对帮扶,将广大农民带动起来,走出“党建凝心,全民聚力”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目前全村已有150户酿醋人家, 并打造8家可推广的示范作坊,2022年全村产量达300吨以上,产值30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100余万元。

(二)注重内外兼修,展醋村“风度”
坚持“面子”和“里子”一起抓,迸发新能量,走好振兴路。做到景色优美,群众和美,老醋醇美。
注重景观提升,提升醋村“面子”。聚焦清零标准,进行环境整治,拆除鸡鸭圈、临时搭盖100余座,共计3000余平方米,拆除违章搭建3处,裸房装修13栋,清运垃圾共计70余车;聚焦设施配套,提升旅游品质,完善交通路网、停车场、公厕等;聚焦氛围营造,增浓醋村味道,在各家楼顶、国道旁、旅游线路周边均布置醋缸主题景观。
做好“民魂”文章,夯实醋村“里子”。立足传统乡村风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农村乡土资源,扎实推进 “三治融合”示范村创建工作,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与农户订立“门前三包”协议,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设乡愁大讲堂,传承铺下村良好家风乡风让“醋入万家,铺铺生香”成为一张特色名片。

(三)聚焦品牌建设,彰显铺下“强度”
做大做强铺下醋村品牌,发挥品牌与产业互动乘数效应,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利信,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通过老醋文化墙、酿醋工艺长廊、醋吧休闲区、老醋荣誉墙、醋展销柜台等,打造集醋文化展示、醋工艺参观、醋产品体验、醋销售定制于一体的老醋文化馆,让文化在铺下醋村建设中催生动力、增添活力、凸显魅力。
标准立本,抢占制高点,把握话语权。与厦门大学药学院合作,推动出台铺下老醋作坊质量技术标准,已完成福祥醋业SC认证现场评审,积极探索家庭作坊为醋企配套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着力推行铺下标准,打造铺下质量,逐步形成“铺下醋,正心醋,放心醋”的品牌效应,让醋村插上品牌的翅膀,助力铺下振兴腾飞。

(四)推动纵横融合,提产业“精度”
推动古今纵向融合,做“精”游览线路。在醋村“荔韵醋香”景观带上,凸显“古味村味农味”,复原并利用古厝,打造示范酿醋作坊,把振德馆布置为木雕馆,把福美堂布置为中国钱币馆,把德星堂布置为酿醋展示馆,并将景观带周边田间的铁篱笆更换成竹篱笆,把醋村最本土的风貌与乐趣展现出来,以其纯真的本色和与城市的落差,让人寻找到那份既久远又亲切的儿时记忆。
推动产业横向融合,做“精”特色产品。立足岵山特色,将老醋和荔枝产业有机融合,利用老醋发酵工艺制作荔枝酒,以独特配方制作荔枝醋饮品等,并以老醋为主题,开发“醋宴”和醋小食,如老醋白菜、老醋鱼胶、醋猪脚、醋豆等,既满足现代人“吃醋”的冲动,又拓展老醋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民宿、特产店等游乐项目,进一步做好旅游观光、生产加工、文化体验“三产融合”文章,形成差异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集聚人气财气,力求“醋醋生金”,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未来,铺下村将结合上级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有序推进醋产业良性发展,提升醋产品附加值,有效实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