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面,示范引领、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沿路沿河沿湖的36个乡镇(街道)创建“两纵两横”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三个示范带”。
依托连淮扬镇铁路沿线、邵伯湖西沿线和仪征丘陵板块的地形地貌、自然生态、乡土特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三个示范带”。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印发《扬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投入资金52亿元,实施农业生产提质、打造美丽乡村等“十大行动”,不断提升示范带引领基础。二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扬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专班,指导督促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三是抓好督查激励。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给予奖励激励,对进度落后的地区和部门约谈通报,确保示范带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六个明显提升”。
汇聚各类资源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基础设施、生态宜居、产业质态、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富民强村六个方面明显提升。一是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二是全域提升人居环境。以“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深入开展示范带节点环境打造、厕所革命等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村庄清洁日”,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持续优化产业质态。加快发展数字农业,举办农村电商达人培训班,新建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6个,评选产生扬州农产品十大品牌,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个。四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五是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全市县级以上文明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95.3%、81.9%。六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加强对5.6万原建档立卡对象动态监测,2022年投入专项衔接资金2400万元,扶持28个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构建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全市无新增返贫致贫人口。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现“五个全覆盖”。
推进示范带内高标准农田、美丽村庄、生态河道、“四好”农村路、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五个项目全覆盖,打造产业高效、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美丽乡村。一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投入财政资金3.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26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深入推进美丽村庄建设。立足区域地形地貌、产业特色、文旅资源等优势,推动邻近特色田园乡村抱团发展。2022年建设11个特色田园乡村、69个美丽宜居村庄和13个省级绿美村庄。三是有序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恢复和拓展河道综合功能,努力实现“水流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的目标。2022年建设生态河道202.5千米,使农村河道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带。四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公路骨架路网,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规划发展村庄延伸,建设通往主要经济产业节点、旅游节点、物流节点等级公路。2022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07公里,沿线环境提升270公里。五是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挖掘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扩面。2022年建设28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打造6个电商产业园(村),进一步延伸农业电商产业链和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