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吴山镇阳春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秀丽的田园风光令人赏心悦目,忙碌的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昔日的贫困村早已告别旧时的模样。
近年来,阳春村依托千年古村名片,坚持以“产业数字化”发展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独特路径,开启了“数字阳春”的新生活。

打造“数字中心” 便民服务智能化
阳春村以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治理为抓手,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传统意义的“村部”升级为“数字中心”,利用“互联网+N”、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为村民提供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应用。
省立医院远程医疗点的落地是阳春村便民服务智能化工作的一个缩影。采取“互联网+医疗”,阳春村与福建省立医院和大田县总医院连接智慧远程医疗系统,通过分级诊疗普及和医疗资源的互联共享,阳春村的医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目前,阳春村已经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与省立医院专家定期远程门诊,既提高诊断效果又大大降低了医疗开支,真正让老百姓有幸福感。
阳春村通过“互联网+医疗”,建立智慧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寻医问药。图 | 三明发布
同样,农村新农保、新农合等业务也实现在线远程办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今阳春村村民已习惯了各种数字化智能科技服务,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产品上“网” 产业发展信息化
农产品上“网”,托起乡村产业发展。曾经的阳春村人口外流严重,部分农田丢荒,村庄空心化程度日趋严峻。现有的农产品物美价廉,但养殖和种植户却销路狭窄。阳春村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思路,探索“认养农业”模式,将闲置农地、散养家禽、生态茶园流转成通过互联网认养的“个性农场、认养家禽、订制茶园”,实现果蔬代种、家禽代养、茶园代管。通过“认养农业”,阳春村成功将村民的土地、家禽、茶园流转起来,目前累计完成土地流转200多亩并实现全部认养。村民代种四季特色原生态蔬菜、瓜果,成熟采摘后第一时间通过快递送达,让认养人感受来自大山的“温度”。
阳春村通过“互联网+农业”,探索“认养农业”模式,发展原生态农业产业。
为让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驶入网销“快车道”,由村集体出资,阳春村成立大田县莲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网络直播间,利用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引导农户走进直播间,开展产品集中推销。曾经只会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农民,也干起了直播带货这个“新鲜活”,将自家种的美人茶、笋干、红米、黑米等农特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字生产力的释放。
阳春村村民通过5G网络直播带货,让村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上“云销售。图 | 三明日报
阳春有万亩生态林,又是章公祖师的故里,发展文旅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成功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阳春村立足现有优势,紧跟阳春村“章公故里 数字阳春”品牌发展步伐,借助阳春数字化服务平台,确立了以发展智慧康养、文旅研学、生态农业体验、民俗文化观光和红色资源挖掘为重点的“一核两带六分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推进“旅游产业数字化”。
借助互联网优势,阳春村通过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和研学营地,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养”一体化、综合性的旅游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村庄底蕴和影响力大大提升,村财与村民收入也得以增加。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阳春村辖7个自然村,村庄分散,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数字技术运用,在村域范围内布设230个高清摄像头,16个“村村通”IP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在党的方针政策、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宣传以及综合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村里还安装智能烟感设备18个,可通过“数字阳春”平台联动村内天翼大喇叭,在发生火情的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和微信消息通知消防人员救火,以技防替代人防,增强农村抗御火灾能力。
同时,村里接入道路照明、能耗采集、水质监测、人工智能AI行为分析系统,利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对全村环境卫生、防汛防洪、农田水利等村级公共事务实施可视化管理,推动实现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做到乡村治理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
阳春村将智能广播、视频宣传大屏、视频会议系统作为思想文化宣传的新载体,让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融入村民数字生活,全方位、多维度深入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同时,探索实践“线上+线下”居民夜谈会模式,推出“有事找联盟”等线上治理平台,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解决问题500余件。
“互联网+N”的成功探索,让“数字阳春”成了阳春村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今的阳春村俨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在未来,阳春村也将乘“数”而上、接续奋斗,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数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