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坪村:汇聚多方合力,古村复兴展新颜
来源: | 作者:综合四坪村民委员会、全景屏南 | 发布时间: 2023-11-28 | 29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坪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九峰山下,距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茂盛,气候适宜。漫步于四坪村,可见黄墙黛瓦的古厝依山而建,层层升高,错落有致,和蜿蜒雨廊、悠长巷道、叠石流水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座座古厝中,民宿、餐厅、文创等空间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作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四坪村同诸多被工业化浪潮边缘化的乡村一样,曾遭遇人口外流、产业凋敝、文化式微、村落衰败等共性问题,全村常住人口一度只有寥寥数十人。2017年以来,四坪村村两委紧紧抓住文创产业发展这一有利契机,围绕“引进高人、发动主人、引来新人、召回亲人”这一主线,突出“聚心、聚力、聚智”,推行“党委政府+村两委+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建设发展模式。这使得四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通了,老屋修了,人来了,业态也更加丰富。古老的村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复兴古村”的梦想在这里日渐升腾。


图片

四坪村景


四坪村的蝶变,离不开“让要素流回来、让要素用起来、让要素活起来”三项重要举措。

“三创三引”,让要素流回来

为了让要素流回来,四坪村主要抓住了“人”这个关键要素,通过“三创三引”——“创新机制,引进高人;创建平台,引来新人;创造条件,引回亲人”,使得新老村民及云村民共同努力挖掘村庄的立体生态资源,共同建设村庄,实现“人来了,村活了,业兴了”。


2020年11月,屏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共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址设立在四坪村,研究院根据四坪村发展现状及需求,引入西南林业大学团队,完成“四坪慢生活生态创意村规划设计”,对接引入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天文学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等,将科研院校、技术人才、培训指导等优秀资源导入了进来。同时,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引进林正碌文创团队,推进文创兴村项目;引进我国“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以及“三变”改革相关项目,推进“文创+农创+星创”多元业态的发展格局。

图片

央视在四坪村拍摄《地球村日记》系列节目


图片

“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在小毛驴四坪农园认领一亩田


四坪村的向好发展也得到了在外乡贤的高度重视,他们组建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屏南县四坪村平讲戏传习所、四坪村文艺队等组织,全力推进家乡建设。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及创业环境良好,四坪村还吸引了全国各地新村民的入驻。他们在四坪村生活、创业,陆续举办文化活动、创意集市,相继打造半山空间、掬月空间、一方酒舍、松韩屋民宿、浅草堂民宿、溪涧餐厅、靠山饭店等空间,改变了原有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四坪古村的业态。


创新驱动,让要素用起来

为了让要素用起来,四坪村围绕机制、治理、金融等要素,进行了创新和使用。


在机制创新方面,四坪村主要围绕老屋流转机制创新、老屋修缮机制创新及项目管理机制创新等来进行。以往,四坪村的老屋流转,主要是原村民与新村民之间的直接面对面流转,存在不少矛盾和纠纷。为解决这一难题,四坪村的村委会将老屋进行了率先收储,再由村委会转租给新村民,让新村民和村委会直接沟通,避免了很多矛盾的发生。此外,四坪村还改变了以往老屋修缮修旧如旧的方式,外观保留古宅夯土墙、黛瓦木构的传统风貌,屋内则完全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来进行配置,打造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面包工作室等文创空间。在项目管理方面,四坪村试行了“工料法”管理模式,允许村级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全程监督,提高工程效率,引发了全国层面的关注。

图片

四坪村景


治理上的创新,主要围绕“新村民”展开。四坪村创新“新村民”当选村官治理新路,为新村民设置了村民副主任专岗,把“新村民”吸收到乡村振兴中来。此外,还给“新村民”颁发居住证,让他们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旧村焕新颜,让要素活起来

为了让要素活起来,四坪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兴修雨廊,开凿渠道,改变村容村貌,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同时推动三产融合。


近70年来,四坪村只有一条40多公里的泥土公路与县城相连,没有公共交通,村民外出需步行1个小时至乡镇所在地熙岭。2017年以来,县政府新建了熙岭经三峰、龙潭至墘头12公里四级公路,大力推进交通便利通达。同时,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包括雨廊、水系瀑布、立面改造、巷道修整、管网下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

图片

四坪村景


以满足群众幸福生活为落脚点,四坪村在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上下功夫。龙潭文创片区率先开通宁德市首个乡村移动5G网络,修建四平戏博物馆、平讲戏传习所、龙潭酒博馆、粬埕遗址等传统文化载体,创建龙潭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四坪公益艺术教育中心、龙潭美术馆、47树艺术中心、龙潭音乐厅、龙潭党校等一批不同文化载体,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同时,鼓励支持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重声音乐节、村歌音乐会、创意集市、美术展、歌舞剧、四平戏演出、平讲戏演出等,丰富乡村文化活动。

图片

尘封40余年的平讲戏重新唱响


图片

国家非遗屏南平讲戏——新编折子《欢天喜地四坪村》上演


如今,四坪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文创古村落。每当四坪村创意集市开市,来自各地的文化艺术创作者会带着各自作品亮相集市。有让人频频驻足的复古竹编手篮盒子、意境唯美的水彩油画、妙趣横生的小人画、古拙的老物件,还有边走边唱的文艺歌者……手作、绘画、音乐以及收藏等多种元素的叠加融合,让这座古村集市热闹非凡。

图片

四坪村景


四坪村潜心挖掘自身资源,引才聚才留才,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从过去深藏于闽东崇山峻岭之中的“空壳村”,华丽变身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文创村”,成为现代人心向往之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