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摘要
内容
首页
>>
2023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推荐
图片新闻
组织架构
两会章程
促进会章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架构
咨询组
分支机构
证书资质
要闻速递
要闻速递
乡村风采
中国乡宴
振兴路上
“3020”示范工程
“3060”优秀案例
八闽典型案例
他山之石
基层调研
乡村公益
“9·8”专辑
“年货节”专辑
政策解读
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
视说振兴
三农智库
专家库
技术库
项目库
合作共建
联系我们
2023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来源:
|
作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3-12-25
|
13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指导,推动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保重点,全国脱贫人口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98.25万人,超目标任务279.08万人。
聚焦年度目标,强化安排部署。
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两次召开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分省份下达2023年稳岗就业任务。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的通知,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疏通政策堵点,强化帮扶实效。
指导各地精简申请手续、简化工作流程,为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申领发放提供便利。与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进行沟通,推动数据下沉,将脱贫人口查询权限扩大至县级,解决企业查询脱贫人口身份信息渠道不畅、享受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受阻问题。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将相关税收减免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稳岗就业。
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机制作用,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截至10月底,东部8省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务工928.9万人,超目标任务51.2万人。探索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新模式,指导各地按照“升级一批、扶持一批、新建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对就业帮扶车间实行差异化帮扶,推动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能力,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省(区、市)共有就业帮扶车间38074个,同比增加2078个、增长5.77%;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0.39万人,同比增加1.82万人、增长3.74%。加强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和资金保障,切实发挥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就业的“兜底”作用,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省(区、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440.94万人,同比增加10.06万人、增长2.34%。
聚焦重点地区,开展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就业协作帮扶专项行动,帮助重点县和搬迁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截至10月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651.00万人,超目标任务59.54万人。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就业务工总规模420.67万人,同比增加13.75万人、增长3.38%,超目标任务42.92万人。有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任务的22个省份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推进雨露计划,加大就业帮扶。
聚焦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面摸清底数,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截至10月底,共摸排出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64.18万人,其中已就业和升学59.36万人,占比92.49%。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
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类开展培训,提升持证率和培训后上岗率,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质量。开展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创建,评选出30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组织开展第一批乡村工匠大师、名师认定工作。
上一篇:
时政微观察丨推进乡村......
下一篇:
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