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汤头乡福山村,一个由多“引擎”向前推进发展的生态乡村,这里有集葡萄种植、采摘、酿酒、装瓶、销售于一体的庄园;也有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助农民增收、为社会提供绿色生态食品的“千坪计划”。
近年来,福山村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逐步构建起“一园两厂”产业发展布局,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改善、便民服务提升等民生工程,着力谱写福山乡村振兴新篇章。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福山村根据自身山地多常住人口少的情况,将土地流转,建设葡萄种植基地,形成产业规模。
葡萄酒产业上接农业、中承加工业、下连文旅健康,是典型的“第六产业”。2013年,福山村回引乡贤企业家徐昌毅返乡创办春秋刺明珠葡萄酒庄园,先后投入资金约3亿元,计划分三期建成。

春秋刺明珠葡萄酒庄园
一期从2013年起至2017年底,投入资金0.6亿元引入“十龄大苗”大龄野生刺葡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规模种植1100亩,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在自然状态下成规模种植葡萄且单体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二期从2018年起先后投资1.4亿元建设集生产、品鉴和观光为一体的葡萄酒庄园,并逐步扩大葡萄种植园区至2000多亩,成为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葡萄酒酿造企业;三期将持续投入1亿多元建设智能化恒温酒窖、白兰地蒸馏车间、南方山葡萄生物加工技术示范基地、旅游配套设施、水晶葡萄基地等,优化提升葡萄园区休闲旅游景观、葡萄酒主题公园等,打造文创品牌和研发各类葡萄制品、疗法等。

酒庄内部葡萄酒整齐摆放
目前企业生产线完善,酒庄主体厂房完成真空发酵区、无菌灌装区、大型会议厅、多功能展厅等配套设施建设,葡萄园区完成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先后与多个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和南方山葡萄生物加工技术示范基地,成立专家顾问团,共同推动葡萄种植培育、发酵酿酒等技术高精尖化。企业年可独立生产葡萄酒100万瓶、白兰地20万瓶,产值突破1亿元。

春秋农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富作用,不断拓展帮扶成效。创立至今先后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5000多亩,实行村集体入股、村民土地入股分红制。通过设立农民工培训中心,对接农业科技人才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针对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土壤培育、葡萄采摘等用工需求,着力培养农民主力军、创造者,吸纳本地100多户农户因材施教、适岗教学,采取实践操作跟踪培养模式,实现短期培训的长期效果,累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安置当地群众“家门口式”就业200余人,年发放工资500多万元。除带富村民外,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帮老助困、助残助学、爱心慰问等方式,累计发放各类帮扶、慰问金额200多万元。
“好田地”产出“金奖米”
福山村,耕地面积744亩,走在村庄稻田间,微风吹过,眼前泛起阵阵稻浪,时不时传来稻谷摩擦飒飒的声音,深吸一口气,尽是稻香。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福山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农人,盘活撂荒地等“沉睡”资源,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集约村民零散土地、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打造高标准农田、引进农业企业投资、撬动社会资金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出真招、实招,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航拍稻田,给大地穿上绿装
2018年,福山村回引乡贤中国传统文化人才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赖金凤创办顺天福有机茶厂,联合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赖钟雄副院长,共同培育茶叶新品种白芽小叶有机红点茶,投入1000多万元逐步扩大有机茶园至1000多亩,建设生产厂房500多平方米,完善制茶车间、封装车间、品茗室等,所出品的红点茶多次获评福建省茶叶协会福茶杯银奖、优质奖。继红点茶成功后,赖金凤以顺天福有机茶厂为依托,成立顺天福生态农场,开发各类原生态农(副)产品,建设有机蔬菜园、淡水鱼自然放养池、家禽家畜放养区、无公害有机稻田等。其中水稻种植方面,通过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硕士导师土壤专家陈能场博士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并在福建农林大学程祖锌研究员的指导下,历时3年,历经百亩试验,培育出的大米“隆两优黄莉占”获评2021年泉州市首届优质水稻品种品质鉴评活动唯一金奖。

航拍的福山村,宽阔的水泥路盘踞村庄
因当地多为山地、丘陵地形,一直存在土地零散、细碎、闲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农民耕种不便的问题,顺天福生态农场发起“千坪计划”公益项目,牵头连片流转土地,通过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对农田“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通互联、消除死角、优化布局、贯通沟渠等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力争让“巴掌地”变“增收田”,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式耕种。再通过“企业认购、农民认种”及科技赋能,打造订单式农业“千企帮千户”公益新模式,认种农民只需从事生产环节,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壤改造并无偿提供“金奖米”种子、专用化肥、农机、技术指导等,2021年试运行阶段便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认购热情,首轮签约的50户认种农民年均增收达5万元。
下一步,“千坪计划”将全过程持续跟进复耕监督、复种管理,真正让“撂荒地”变成“收益田”,通过“稻+鸭”“稻+鱼”等多种“稻+N”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继续寻找合适的土地进行流转、签约,打造独属于“千坪计划”的“万亩良田”。
“千年窑”涵养“瓷文化”
福山村金鸡坑至洋潮尾路段是古代瓷窑的窑道,沿溪而下分布的十八处古窑址又称“洋潮十八窑”,据遗址留下的零碎瓷器分析,该窑始建于明朝。立足村内高岭土资源丰富且德化县陶瓷产业发达的基础,福山村于2012年引进瓷土精制厂,初期厂内配套设备较为落后,仅能提炼出均价50元/吨的低端瓷土,产品价值极为有限且市场接受度不高。2017年优化整合股份完成经营权商定,引进厦门欣意盛陶瓷原料有限公司先进技术进行技改升级,先后投入6500万元扩建厂房至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集自动化捣浆、粗选、粗选溢流再精选、粗选溢流再扫沙为一体的生产线1条,可提炼出品质和价格均大幅提升的中高端瓷土直接供应县内各陶瓷企业,瓷土价格提升至300~600元/吨,通过对瓷土高、中、低端的生产分类,提高瓷土利用率,并利用尾矿加工优质建筑装修材料益胶泥,解决环保问题,实现“变废为宝”。
福山村依托规模特色产业,发展的脚步向上、向善。下一步,福山村也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