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漳浦县桥辉农林合作社理事长戴建辉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事业发展于农村,戴建辉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农村土地的感情很深。“做农民不容易,有机会总得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不忘初心,走共同致富的王道”的初衷,共同致富的王道使他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与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双赢”。
近年来,漳浦县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总部墙上的营业执照不断地变更:漳浦县长桥镇桥辉农副产品经营部(2003年)——漳浦县长桥镇桥辉园艺场(2012年)——漳浦县桥辉家庭农场(2013年)——漳浦县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2014年)。其注册资金也从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到现在的700万元。合作社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福建省排污许可证”。如今合作社的巴马香猪产品已获得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17年,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被福建省农业厅授予“福建无公害农产品生猪基地”,被福建省科技厅授予“福建省科技型企业”证书,合作社的“桥辉”品牌获得“漳州市知名商标”。合作社的创业事迹喜上“海峡消费报”、“福建日报”等多家报纸,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作为漳浦县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因为戴建辉的出色表现,2015年,他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圆了早年的心中梦想。2016年“七一”,他被中共漳浦县委评为“现代农业经营十佳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单丝不成线——合作
上世纪末,漳浦大地上开始引进种植巨尾桉,长桥镇也出现一两家木材加工企业。戴建辉在总结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封山育林、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致富新路子。
种植巨尾桉需要有一定的土地资源。戴建辉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开始向农户流转零碎的抛荒山地,并进行土地资源整合。当时有很多群众不理解,认为放着好好的水果树不种去种什么巨尾桉,担心他的投资打水漂,可他不想轻言放弃。通过耐心说服,通过较高比价,通过周边群众用零星土地入股,合作社出资金、技术并负责管理销售的方式,戴建辉先后整合、流转了三块山地,分别是50多亩、200多亩、1000余亩,开始种植巨尾桉。
种植巨尾桉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戴建辉雇佣了大量的当地农民开山种树,对农民进行种树技术培训。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同时也让当地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产业的好处,为以后成立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打下合作的基础。
有了土地资源,有了人力资源,经过苦心经营,戴建辉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尝到了发展农林产业的甜头,经济收入大幅提高。他实现了下海前的愿望——致富。
众木才成林——双赢
21世纪初,随着漳州东南花都的形成和完善,带动了附近农民种植花木的积极性。但大多数花农的定位仅局限于普通苗木的培育、买卖,很少涉及高端领域,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
戴建辉眼光独到,一开始便把产品定位在高档观赏花木。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钱人多得是,如果能够打入高端领域,那将极具发展潜力。”
于是,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占地数十亩的“第一基地”就成为起源地。经过多年的耕耘,留下几多的汗水,终于精心培育出成型树葡萄、罗汉松、神秘果,更有造型油松等高档观赏花木。
2006年,他又在占地面积200亩的“第二基地”引进种植台湾牛樟,2007年引进台湾嘉宝果,加上造型罗汉松等,并实行精细化管理。现如今,全基地配套齐全,设自动节水灌溉系统。
戴建辉的胆略不仅如此,他不满足于现状,因此又有“第三基地”的诞生。占地1000余亩的“第三基地”位于漳州长桥兰花大世界后山,为合作社综合种植养殖基地,现有百种名贵花木,如:各种道路绿化花木、红榕、造型香樟、沉香树、丝瓜木、台湾木瓜、高山榕、蓝花楹、盆架子、名贵针桐,金边柿子、蛋黄果、小叶榄仁、银叶榄仁、金边汗黄杨等。
2008年,戴建辉引进小香猪(又名巴马香猪)、豪猪、土鸡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档养殖项目,填补漳浦县林下养殖的空白,逐渐形成种、养一体化产业模式,为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基础。
在发展致富的同时,戴建辉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带领周边群众利用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致富新路子。2006年引进台湾牛樟时,他就带动周边群众进行种植,实行土地合作;2013年巴马香猪与周边的潭阳、春光、青果三个行政村的群众实行合作养殖,后又扩大到周边的平和、龙海、南靖三个县。合作社从起初的几户农户组建创办,到目前已发展到几十户社员。对于社员,戴建辉本着“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的理念,实行股份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技术、生产资料和销售服务,保障了社员的整体利益,从而实现了社员和合作社双赢。如今,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年年销售额都达到1500万元,在为自己带来财富的同时,每年也为其他社员创造一百多万元的不少收入。
在合作的基础上,戴建辉还认真做好创新工作: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吸收周边群众入社,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把合作社办大、办强,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加强与科研单位、农林院校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指导,扩大新优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促进更新改造,提高产品产量与品质。在他手里,一年收获两季的树葡萄已经变成了“天天树葡萄”,并成功开发出树葡萄酒。
3、进一步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提高产品档次,争取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
几年来,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越扩越广,逐渐引进各种特色产业,如佛昙河豚鱼养殖等;基地建设越建越多,佛昙、南靖、福州等地的基地初具规模;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合作社员遍布,不仅有邻近的行政村,周边的乡镇场如佛昙、赤岭、石榴、南浦、官浔、长桥农场以及南靖、平和、龙海、长泰、福州等县市也有不少合作社员。合作社员的收益也越来越多,合作的意愿越强烈。
作为一名党员,他希望能带动周边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希望能使长桥镇这个革命老区走上了发展休闲观光等特色现代农业的致富之路,成为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成为助农增收的典范,为漳浦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薛敏灵 蔡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