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峰村位于平和县安厚镇东部,距平和县城25公里,面积约3.13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全村1080户、4526人。耕地800亩、山地3000亩,主要产业以蜜柚和青枣为主。美峰村先后为省、市扶贫开发协会、乡村振兴促进会挂钩联系村,2016年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9年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多年来,在省市扶贫开发协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县乡党委的统一部暑,历届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围绕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科学布局,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底,美峰村稳定脱贫,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1.8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2020年6月22至23日,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两会”顾问许维泽(左二),省扶贫“两会”会长叶继革(左一)到美峰村等地调研
开辟多元产业,增强乡村“经济实力”
2017年前,美峰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村民以蜜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穷则思变,村"两委"团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树立以产业带增收、稳脱贫、促振兴理念,多方引资引智引才,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先行发力投资建设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和御龙山休闲山庄项目。其中,安全饮用水工程总投资240万元,共入户安装了900多户,解决了4000人安全饮用水问题,还带来了每年14万元村财收入。御龙山农业休闲山庄总投资1.2亿元,2017年9月20日奠基开工。该项目是美峰村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由村委会投入资金100万元入股该项目,按股比每年年底分红。同时,御龙山农业观光园项目以“农业+文化旅游+扶贫”的方式,有效整合产业扶贫资金40万元,捆绑结合贫困户10户,带给村集体每年收入10多万元,也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分红。 ▲安厚镇美峰村 御龙山农业休闲山庄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农业发展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方向、以文化创意为目标,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一心一湖一带六区”:综合服务中心、御龙湖、高速景观带、综合服务区、木屋度假区、休闲体验区、山地观光区、生态种植区、绿色放养区。项目总占地约1160亩,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首期投入3000万元,着重引进种植闽台高优水果,建设自然生态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目前,已完成了“五百果园”建设(120亩桑葚、红美人100亩、茂谷柑120亩、沃柑130亩和御橙100亩)、综合服务中心和仓储中心等建设,配套500多亩滴灌管道设施,为革新美峰村以种植蜜柚单一经济体起带动示范作用。项目推进期间,村“两委”还牵线搭桥御龙山休闲山庄与乡贤林毅夫胞兄林次郎先生、台湾大学蔡旺根博士共同谋划推进科技、劳动研学基地建设和生物有机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同时,紧紧抓住“园改耕”政策红利,完成退果还田77亩,建设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实现村财增收205万元。 ▲御龙山农业休闲山庄奠基暨开工仪式 同时,持续推动传统蜜柚产业改造升级。近几年,美峰村通过率先嫁接“三红”蜜柚、葡萄柚、红美人等优质新品种,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体系,大力推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蜜柚产业稳步发展,现每年蜜柚产量约1.2万吨,产值约1440万元。平和县鑫华源家庭农场是美峰村的龙头主体。2004年,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环保本科专业毕业的林镇峰毅然回到了家乡,迈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创业之路。2016年,林镇峰注册成立平和县鑫华源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贵妃蜜枣、百香果、芭乐和脐橙,种植规模达160多亩,其中设施温室大棚130多亩。2018年,农场生产的毛叶枣、番石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9年,农场总收入达200多万元。同年,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场,林镇峰也被评为漳州市劳动模范。如今,农场果园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亩温室大棚及肥水一体化设施的现代农业种植园。在林镇峰的带动下,安厚镇的脆蜜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亩。 ▲蜜柚 美峰村还创新“留白共建”模式,依托桑梓人才计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吸引乡贤和青年人才返乡创办服装、玩具、食品工厂作坊6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0多个,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还建成了平和县首家村级电商直播基地,基地面积250平米,设3间直播间,为农村青年人提供电商培训,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村“两委”推动片区产业联调,以“企业盟、农场带、大户串,产业兴”为实施方向,通盘谋划龙峰片区产业建设,打破行政边界,培育具有片区特征的重点产业带。发挥好片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经济体的作用,以鑫华源家庭农场等6个省级家庭农场为牵引,整合53个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经济体,形成总面积2500余亩的“新经济体联盟”,新增岗位40个,带动农民增收570万元。采取“企业+村财投入+农户”三级合作入股模式,联合周边村子合作流转土地300多亩,扶持各大经营主体,通过季节性聘用脱贫户劳动力1000多工时,每年带动龙峰片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32万元。 创“小美”造“大美”,打造乡村“宜居魅力” 环境整治开启乡村美。2017年前,美峰村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存在村村道路未互通、无污水处理设施、无绿化亮化、无像样的村民活动场所等突出问题。启动环境整治工程后,村里实施了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5年来,已消除旱厕,共建设“三格化肥池”217口,整治危房17栋,增购垃圾桶280个、垃圾车6辆,修建公厕一座。投资50万元铺设污水管道,将明沟改为暗沟,提升周边环境卫生,并建立了全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峰村投资109万元完成了整治安马线两侧排污沟建设和亮化绿化工程;投资200万元完成了长3公里的环村路建设;投资71万元完成建设村村互通道路共5条,方便村民生活生产需求;投资30万建设埔仔自然村活动广场;投资50多万元,建设园墩自然村排洪沟,并对60米道路进行硬化、种植42株樱花树,还在池塘四周安装了围墙等,为居民提供舒适、整洁的休闲场所。投资205万元,在林氏家风家训馆前实施美化工程,将原本荒废的水塘合理利用起来,建设一座六角亭、一座景观亭、一座长廊和307.3米休闲漫道等,项目以党建、红色、林氏文化为主线,以生态、和谐、共享为设计理念,以提升农村风貌和生活品质为目标,覆盖美峰、龙头等周边村,建成后受益群众可达5000人。目前,全村已修建三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四个活动广场,并绿化亮化村主干道。 “美丽庭院”点亮乡村美。庭院是美丽乡村的鲜活细胞,家庭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妇女是庭院美化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平和县妇联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在全县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以“家庭美”点亮“乡村美”。在县、镇妇联的引领下,美峰村妇联发挥妇女队伍的带头作用,由村妇联主席入户宣传,通过“1+N”模式,即1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带动若干户家庭的模式,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自觉做好室内外卫生清理,使得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行为举止美起来,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2021年9月1日,县妇联、安厚镇政府一行到美峰村开展“美丽庭院”相关活动,借此展示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美峰村,她们对获得市级美丽庭院荣誉的家庭进行授牌,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形成一家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良好局面。 乡建乡创赋能乡村美。2019年以来,漳州市持续深化闽台合作,鼓励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团队来漳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随着乡建乡创项目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已从原有的村庄规划设计、文创拓展到集镇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农房建设、产业培育等多领域。全市3年来共实施12个闽台乡建乡创项目,获得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600万元,引进台湾建筑师(含文化创意)团队7支,为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5月,美峰村与福建平潭爱玩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林智远团队,签订规划设计咨询“陪护式”服务合同,项目立足美峰村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资源,结合美峰村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多元化生态种植、生态田园体验与乡村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秀美乡村。创新规划的“九十九厝乡愁馆 ”,遵循“九十九厝”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打造“两岸文化交流馆、林毅夫文化馆、林氏台胞之家”,完整展现村落的宗族文化历史变迁,用现实形态的东西让更多的人了解林氏文化,了解“黄蜂出巢”的建筑文化。“村中心环境规划”包含了 池塘及周边环境整治优化;重新整理规划停车场;增设廊亭、步道、桌椅等休闲设施;加强绿化带的整治,统一规范植被种植养护;沿路树立引导牌,打造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示语,加强人文建设等。“农产品文创设计 ”主要打造“秀美乡村,柚见美峰”主题系列产品,将柚子文化与其他农副产品结合,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二次加工生产,采用创新概念融合美峰乡村文化,将美峰村对土地的陪护、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注入到文创产品中,创造包含“历史文化、农业知识、手工技艺”在内的文创产品。 涵育文明乡风,增添乡村“精神动力” 一个感人善举,激发一方村民。2014年,美峰村普通妇女林碧珍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要用她一生积蓄的10万元捐献给美峰小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这些积蓄大部分是十多年来孩子们给她的零用钱和逢年过节的红包,没舍得花而存起来的。林碧珍的善举,成为村民中流传的一段佳话,树立起了美峰村乡风文明的典范。多年来,美峰村以“片公约、树新风、易风俗、乡风好”为导向,通过共制公约、建强设施、提升规划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家风文化。 一是制定出台片区公约,将公约编写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在片区内掀起传诵潮流,让遵守公约成为片区风尚。二是加大文化项目建设,投资近300万元,建设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完成美峰村烈士墓修缮及周边墙画彩绘等红色文化提升工程,建设红色文化一条街。积极争取专项债项目资金1500万元,用于乡愁馆和九十九间古厝的修缮,吸引两岸宗亲回乡共话宗亲情谊,促进两岸一家亲。三是保护文化建筑留住乡愁。发动民间募资1100万元修缮林氏振峰庙,并建设民俗活动广场;投资185万元建设龙头峰休闲活动中心和林氏家风家训馆;投资30万元修缮明朝观音庙,建设和美岩美丽乡村示范点,谱写姜太公传习堂文化。现美峰村已成立腰鼓队、广场舞队和民间乐器队各一支,民间文化生活其乐融融。四是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成立“功德银行”,以荣誉激励乡贤回乡奉献、投身项目建设和公益事业。以优秀企业家、知识分子、道德模范为代表的新乡贤力量正在美峰村广泛形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五是完善农村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的同时,不断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三年来,投资近300万元建设了美峰村卫生所和便民服务中心、美峰小学多媒体教学楼、美峰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 党建引领善治,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美峰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党员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第一书记带头给党员上党课,制定村两委学习计划,健全规范值班制度,带动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持续加强。开展“党员亮身份、争先锋、作表率”活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发挥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美峰村注重“走出去,引进来”,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村党支部先后与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党支部、县委政法委党支部开展共建,在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等方面累计争取帮扶资金8.55万元。同时,加强与辖区内美峰小学、安厚中学、美峰信用社等企事业单位加强交流协作,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育、平台共搭、资源共享。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美峰村党支部探索提出“五联五同”工作模式,坚持“支部联、强带弱、齐争星、人才兴”工作思路,在龙峰片区打造星级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创特色品牌,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才引进“源动力”。一是联建促提升。围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将美峰、三龙、龙头3个党支部联建,涉及党员168人,3个党支部像走亲戚一样,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研究破解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发展的联建党支部示范队。目前已召开支部联建会议5次、解决乡村治理问题56个。二是交流促进位。建立健全“共建工作联议、组织生活联过、教育资源联用、文体活动联办、弱势群体联帮、服务发展联手”机制,充分发挥3个村党支部书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优势,与片区村“两委”和党员共同学习新思想,交流工作思路,共推片区支部争星进位。三是队伍共培养。建立片区项目人才库,通过举办政策衔接、党建赋能、“领头雁”培养、青年标兵和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等活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起带头作用。有了党建的坚强引领,在乡村治理方面,美峰村以“片同网、村互织、多网点、和谐享”为目标,建立完善平安建设促进体系,有效提升片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主要做法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打破地域限制,在人员交叉密集、沿街店面、插花地带,重新合理划分网格,将片区科学划分为3个村级网格、22个小组网格,形成“片区+村+村小组”的三级管理网格;建设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综治中心功能,规范工作流程,打造“群众议事、学习教育、便民服务、纠纷调解”四合一平台。推行服务“无盲点”模式,按照管理全覆盖、服务无盲点的原则,将片区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情等基本信息采集录入综治信息平台,并在片区主要出入口和学校、加油站、重点路段、案件高发区、宗教场所等重点地区,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有效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平安建设促进会,组建3支党员先锋队、22支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队、9支文明劝导队、3支“乡村110”、22支网格巡逻队,遇事第一时间联动反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状态。 2020年6月22至23日,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两会”顾问许维泽,省扶贫“两会”会长叶继革到美峰村等地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对美峰村的持续帮扶翻开了新的篇章。2021年,漳州市首期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平和县举办,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游祖勇作了《把握资源下乡大机遇,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并结合此前对美峰村的实地调研,畅谈分享了美峰的发展经验。2022年9月3日,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到美峰村调研,充分肯定了村里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和近年来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并要求美峰村在乡村振新征程中继续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
主办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24号(省农办旧大楼) 电话:0591-87812890 邮箱:fjfpjj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