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葱茏山有衣,稻身刺水绿生漪。国家级生态县永泰,森林覆盖率达77.37%,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跻身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之列。溪墘村就地处永泰县大洋镇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0多亩、山地5400多亩,辖3个自然村,长期以来,溪墘村产业单一,以单季稻和部分散种的蔬菜为主,农业收入长期低位徘徊。原有村财收入靠上级转移支付实现,在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产业潜能方面极为薄弱,无“造血功能”,属于典型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于2014 年被确定为第四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4 年 4 月,作为第四批省派驻村干部,省中旅集团李世钦被下派担任永泰县大洋镇溪墘村驻村第一书记,为溪墘村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多年来,在驻村第一书记李世钦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詹传锐等“两委”班子的努力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乡贤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政策,引进大康生态园项目,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开发建设、搭建劳动就业平台和闲置校舍资源出租等方式,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达到14.8万元,突破10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16385元,实现了贫困村精准退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79人稳定脱贫的愿望。2019年溪墘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在省中旅集团、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期热心关爱和鼎力支持下,大洋镇溪墘村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培育致富产业,交出了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亮眼成绩单: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2万元以上;同年,被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列入“3020创建工程”实施进一步帮扶;2021年5月14日,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洋镇溪墘村党支部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溪墘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实行“引进来”发展战略,引导在外乡贤返乡创业,盘活村内土地资源,打造新型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带动村民增收。引领乡贤回归创新创业。溪墘村党支部谋长远,注重人才挖掘,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实行“引进来”发展战略,成功说服长期在外乡贤汪跃恒、汪增平、汪子章等人回村创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汪跃恒带头租赁闲置校舍和山林地资源,创办了大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大洋大康生态产业园。贴心服务助力产业振兴。村党支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先后数次与邻村沟通交流,对近百亩涉及跨村土地进行联合流转,最终达成每年租金400元/亩,每5年增加50元/亩的租赁协议,并优先给予出租方雇工照顾,既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为大康生态园提供充足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尽快解决大康生态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业设施用电和临时工棚建设报批审批问题,村党支部主动联系电力部门、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做好手续申请和报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村党支部一系列的贴心服务,大康生态园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快速发展。抢抓机遇拓宽创收渠道。村党支部围绕大康生态园建设发展机遇,充分盘活村内旧校舍闲置资源,出租给大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农家乐经营场所。同时,积极利用对接共建单位——市建设投资集团和建发集团的优势,获捐建的一栋商住楼由村集体统筹使用作为大康观光旅游民宿点。
2017年7月7日,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和权属企业市建设发展集团党委与溪墘村结“穷亲”,帮助溪墘村进一步发展经济,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双联双扶”。为切实把精准扶贫做好做实,市城投集团及市建发集团决定把溪墘村资源优势与企业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相结合,以福州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康生态园为基础,为溪墘村建设商住楼项目,串起一条不断“造血”的产业扶贫链,增加村财收入。市建发集团领导对项目的考虑十分充分:一者,房建项目是集团的主业,市场优势及管理优势明显;二者,溪墘村又沿袭了永泰建筑之乡的传统,走出去的“能工巧匠”不少。结合大康生态园的发展需要,一栋商住楼的建设,刚好可以在发挥建发“特长”的同时,给村里送去发展的新引擎。第一时间成立了一支由市建发集团主要领导、房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扶贫开发项目推进小组,从项目选址、施工图设计与审查、工程招投标等,每个设计施工的关键环节,“建发人”都一丝不苟。随着80万元帮扶资金的汇入,2017年9月,商住楼正式动建,在村民的期待中一点点揭开面纱。2018年年底,村委会旁一栋4层的新楼“榕发商住楼”正式竣工。这栋总面积720平方米的高“颜值”商住楼,土黄色外墙与红褐色点缀,映衬明亮通透的窗户,俨然成了村内一景。商住楼能租给商户使用能给来村里度假游客提供住宿场所,这笔收入加上精准扶贫“双联双扶”的资金,每年可增加约10万元的村财收入。
商住楼的使用者大康生态园是溪墘村产业振兴的标志。2016年,溪墘村党支部对闲置的校舍资源进行整合修缮,并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对外招商。这一年,走南闯北数十年的村民汪跃恒先生正式退休,满怀家乡情怀、心系父老乡亲的他得知村里准备招商引资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与村党支部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回归家乡,投资创业,以微薄之力促进家乡经济发展,造福乡里乡亲。汪跃恒思维活跃、敢打敢拼,在村里口碑极好。年轻时他在热心党员和邻里乡亲支持帮助下,远赴江西、上海等全国多个地区打拼创业,主要从事鳗鱼养殖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积攒了一定的财富。他回乡后,通过村党支部的牵头引领,又先后说服了愿意投资入股回报家乡的陈良善、汪增水等4名党员同志,一起开创大康生态园项目。在村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及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大康公司一路绿灯完成规划设计、土地流转、项目审批、资金拼盘和设施完善。
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康生态园陆续发展建设采摘园区、休闲观光区和游玩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其中特色采摘园内种植猕猴桃园40亩、葡萄园100亩、百香果园50亩、草莓采摘园5亩;休闲观光区内有莲花池20亩;游玩体验区建设方面,2020年以来,通过实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盘活闲置土地约6000平方米,修建大康农耕稻草艺术园、彩虹滑道、网红桥、声控户外呐喊喷泉、射击场等户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大康生态园特色鸟笼民宿,规划设计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形成集生态、观光、旅游、娱乐、研学一体的生态园。
在大康生态园的整个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党建引领服务贯穿始终。村党支部全程参与大康生态园建设的整个过程,做好协调跟进和对接服务工作,使得各个项目得以一路绿灯,全速推进。二是放眼未来敞开怀抱。村党支部创造条件,真心吸引一批党员乡贤回归带头创业,除了大康生态园,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超过 500 万元,让村民的增收渠道越拓越宽。乡贤回归促进了溪墘村的经济发展和安定稳定,也激发了党员干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创新创业斗志。三是乡风文明得到提升。大康生态园的实施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吸引着各级领导前来调研指导与检查,各地往来溪墘村观光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潜移默化地让溪墘村村民自觉树立“讲文明、爱卫生、树新风”的良好意识。
2020 年 8 月,由县政府主办,以“葡甜同乐,萄醉大洋”为主题大洋镇生态园葡萄节,通过福州电视台、永泰电视台、大洋镇公众号播发、宣传,大大提升了溪墘村、大康生态园的知名度,打响了大洋休闲生态农业品牌。
2020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福建省永泰县等20个2019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得督查激励。这份荣誉离不开溪墘村等全县镇村的努力。支部带头打造美好环境。为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高效使用,村党支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对村级组织场所进行改造修缮,并作为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定期开放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服务设施,确保村级活动场所服务效果最大化。“要致富,先修路”,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牵头努力下,溪墘村破解了多年来资金拼盘不足、道路拓宽征地难等问题,成功对溪墘村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改善了交通条件,为溪墘村加速发展奠定基础。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游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一革命四行动”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实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清楚”。村支部还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发动村民定期开展房前屋后和河道沿线环境卫生大扫除,确保村容整洁,人居环境美观;依托大康生态园进行旅游扶贫村发展全面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乡村游——在大康生态园附近修建荷花池步道,实施路灯亮化提升工程,修复河道护岸,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期间,仅2017年就投入730万元,完成自来水、步道等工程,同时,建设了沿溪观光步栈道1000 米、300 亩水果采摘园、可供 400 多人用餐的农家乐、容160人左右的 KTV 娱乐场所等。旅游扶贫为溪墘村成为具有旅游特色的独树一帜的美丽乡村注入一剂强心针,为溪墘村巩固脱贫开发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巨大的助推作用。2019年,大洋镇大展村(溪墘村)被评为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在绿水青山间擘画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洋镇康乐、埔头和溪墘三个村1797户,总人口7100多人、122名党员,属于传统的龙门片区,建国初期称为龙门乡。三个村地理相近、山川相连、人脉相依、习俗相通,具有容易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抱团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近年来,康乐、埔头、溪墘三个村上下团结、民风淳朴,在党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还存在资源共享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集中规范管理难等诸多问题。
2018年4月9日,市委常委、组织部吴深生部长带队现场调研大洋镇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时提出了“成立龙门中心村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整合片区资源、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的创新设想。2018年9月25日上午,由康乐、埔头、溪墘三个村联合组成的大洋镇龙门中心村党委在大洋镇康乐村正式成立,成了福州市首个联村二级党委。中心村党委成立后,对龙门片区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整合一事一议、扶贫、农业、水利、旅游等项目及资金,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田园综合体等建设,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管理联动、资源共享、发展同步、和谐共建、幸福共筑的区域协作共赢目标,为联村建立党委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搭建平台树新风。一是充分利用龙门社区村民文明学校,举办“国庆升国旗”、七一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发扬乐善好施优良传统,成立龙门乡村振兴基金会,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在奖学助教、扶贫济困、慈善公益、产业扶持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推动龙门片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联合永泰乡村振兴研究院创办全市首家农村社区大学,举办“九九庆重阳”“新春座谈会”“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同时邀请在地文化能人、大学师生、乡贤企业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龙门农村社区大学是由龙门中心村党委、永泰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龙门片区乡贤于2018年12月,利用康乐小学旧校舍作为主教学点而共同发起正式成立的。该社区大学通过“1+3+N”模式(即一个中心村党委,加三个行政村,加党员、乡贤、高校、村民能手等)从事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开办以来,在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中,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教片区内中心小学的孩子美术手工、乡土地理、篮球、乒乓球、书法等课程。每个月,龙门农村社区大学还会为孩子们开展相关的主题月活动,课程形式和内容非常多样化。并且,在承担原有的儿童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龙门农村社区大学还将受众范围扩大到妇女或老人,增加了妇女瑜伽课、老人太极等,同样不收费。同时,龙门农村社区大学还开展了乡村振兴主题讲座,该学校已然成为龙门片区百姓集中学习的平台。打造可复制“模板”推动更多乡村振兴。目前,在龙门农村社区大学授课的8名老师大都是当地退休教师,还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们上兴趣课。
此外,“龙门汪氏教育基金会”也颇具影响力。大洋镇的埔头村、康乐村和溪墘村村民大都姓汪,并且属同一宗族,被称为龙门汪氏。自明朝天启年间开始,汪氏宗族依族规设置了“奖学田”,专门给家中有学子的家庭耕作,其收入不用上缴,而用作学子的学费。“奖学田”的设置,在汪氏宗族内兴起久盛不衰的重教奖学之风,致使近现代汪氏宗族人才辈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奖学田”的做法在上世纪50年代停止了。2006年,在退休老教师汪其越的倡议以及乡贤的大力支持下,当年正月,“龙门汪氏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恢复重教奖学的优良传统。该基金会也成了永泰当地最早的民间教育基金会之一。每年8月中下旬,该基金会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报喜队,鞭炮连鸣、锣鼓喧天地为学子送上喜报、奖学金。奖学金按本一、本二、硕士等标准分别发放800元至2000元不等。此外,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子,该基金会给他们发困难补助金或给予无息贷款资助。
强化党建促治理。一是进一步发挥龙门中心村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龙门中心村党委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统一领导指挥、统一规划协调、统一决策部署等作用,统一片区发展思想,激发龙门中心村党委122名党员潜能,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助推大康生态园进一步扩大规模,辐射带动邻村闲置资源的盘转使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中心村党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健全村务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四评议两公开”。深化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巩固扫黑除恶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进一步用好用活“回归工程”政策。继续借助“乡贤回归”“乡村振兴”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多渠道拜访走访能人贤士,强化宣传引导,开门纳谏,广招贤士,鼓励和激发更多的在外乡贤返乡投资创业,弥补“在家党员乡贤不足,党建引领能力受限”的缺陷。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引领经济发展本领,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发展要求,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好党组织指挥棒作用,插好“红色领航工程”方向标,实现稳步创新、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2022年1月26日,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执行会长、乡村振兴基金会理事长叶木凯一行赴挂钩村溪墘村开展2022年“迎新春、送温暖”慰问活动,并参观了大康生态休闲农场荷花园、葡萄基地等产业联系点,察看了网红桥、靶场射击、儿童游乐园等新项目,对溪墘村和大康生态农场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叶木凯强调,溪墘村要进一步盘活闲置的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新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兴业;要着力构建“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以观光娱乐、采摘体验和农家乐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进一步推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领导的启发和关心下,大康生态园将在村“两委”干部带领下继续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依托党建引领和政策“东风”,在致力于做大做强综合型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的同时,继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根据龙门中心村党委片区规划发展理念,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促进片区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修缮大康生态园至洋尾寨路段,联合红色基地洋尾寨形成一条精品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游客体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主办单位: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24号(省农办旧大楼) 电话:0591-87812890 邮箱:fjfpjjh@126.com